當前位置

首頁 > 英語口譯 > 高級英語口譯 > 高級口譯是一場持久戰

高級口譯是一場持久戰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9W 次

高級口譯結束了,如願拿到了證書,撰文一篇,說說自己在準備過程中的得失,同時也算以一個過來人的身份,寫點小經驗什麼的,嘿嘿,再悶騷一次吧。

高級口譯是什麼?有人說如果不準備從事口譯這一行,考這個證和考託福、GRE沒有區別——無非是爲了證明自己的英語水平。不過據我看來,高級口譯(以下就簡稱高口了,行話,不還有“寄託”嘛)的名氣遠不如那兩個已經在英語的金字塔上稱霸了N年的“寄”和“託”大哥,但是高口有一個特點,它的最終結果不以分數衡量——只有過於不過,也即成功與失敗的差別。

鄙人考的這個高口,全稱《上海市英語高級口譯崗位資格證書》,是個職業資格認證,是全國爲數不多的幾個知名的翻譯資格考試之一。注意,這是個崗位資格證書,所以有了上述的過於不過之分。高口不等於同聲傳譯,幾年前官方已經明確表示把同聲傳譯從考試裏拿出來。很多人聽到口譯,最先想到的就是同傳。其實口譯分好多種,同傳只是其中一種。曾經有人說一流口譯員應該作同傳,但又有人站出來說一流譯員應該作交傳。我覺得這種爭論沒多大意義,同傳和交傳各有特色,前者對反應能力要求高,目的是在第一時間同步把發言人的意思轉述給聽衆,意思達到既可,譯語的質量要求不高;而交傳則注重準確性,考驗速記能力和短時記憶,再有一個小區別:同聲傳譯員都是坐在小屋子裏,交替傳譯員則坐在臺上(一般都是這樣子的吧,呵呵),想象一下,某個大人物bulabula一陣子,臺下聽衆擡起頭看着你,等你把譯文講出來——這就是交傳。

高口考什麼?

考試分爲兩個階段,筆試和口試,兩次考試加起來,從聽力、閱讀、翻譯、口譯方面全面考察考生的英語綜合實力。筆試就是做一份卷子,題目結構和一般英語考試貌似差別不大。筆試分Section1、2兩卷,都有聽力、閱讀、翻譯三部分,但這三部分的難度很有挑戰性,Section2比Section1難,而Section1的難度已經超過《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好幾倍(我說的是C類)。S1的聽力有spot dictation和聽力選擇題(這個不難),而SD無論語速還是內容難度都比上面說的競賽難,只聽一遍不說,每個空還要填至少三個單詞,有時還是一整句話,閱讀沒什麼好說的(除了文章都是直接選自英美刊物,如TIME、Economist、Guardian,比較不容易看懂),再就是翻譯,S1、S2分別是英譯漢和漢譯英。

高級口譯是一場持久戰

補充一下,S2比S1難在:note-taking and gap-filling,更變態,先不給你題目,只給一張白紙,兩三分鐘的一篇文章讀完,這時候再發題(文章的縮微版,留着空隙),你要根據自己在白紙上記錄的筆記來填空。至今想起這部分還是心有餘悸,真不是省油的燈啊!還有限時間的聽譯(像我這種寫字慢的很不佔便宜),閱讀則由選擇題改爲筆答。其實文本的難度倒在其次,關鍵是時間限制,高級口譯從頭到尾考的就是一個速度,筆試裏必須在規定時間內完成聽力閱讀加翻譯,口試則更不用說了。

忽然意識到,人家寫高口通過經驗的沒怎麼花筆墨去解釋考題的特點,我竟然先費了這些勁來說這個。總之還是方便沒接觸過的同學也能看懂吧。

有同學跟我說,高口的筆試就是專八的難度。如果有實力拿到300分中的180分,及格了,可以報名參加口試。及格貌似是個不高的標準,但分數平攤到各個題目上去,就不這麼容易了。如果你狀態不佳,在每部分題目上都磕磕絆絆,七扣八扣就掛了。

過了筆試,恭喜,如果你想參加本次的口試,從筆試結束的那一天起,你有一個半月的時間把自己訓練成一個交傳譯員。一個半月,那是怎樣的四十五天啊!

口試絕不是口語(口語只是熱身部分),口試以面試形式進行,兩位考官(一般是一男一女,我怎麼就碰到兩個女的呢?),面前兩臺錄音機,一臺放題目,另一臺錄你的聲音,供以後有爭議的時候參考(一般用不着的吧),兩段英語,兩段漢語,各一百詞/字左右,每段分兩小段播放,每段後各有45~55秒暫停時間供口譯,你有一張白紙作筆記用,僅此而已。口試能較準確譯出80%的內容,就算你合格了。真正的交傳可能沒這麼快的語速,而且也不會規限定如此短的時間,其實言外就是:如果你能挺過口試,進行實戰交傳問題不大。

你問我口試的內容是什麼?回答是,什麼都可能考到。那準備什麼呢?什麼都要準備。

再說一遍,筆試相當於專八水平,而能過口試的,大約只佔筆試通過者的十分之一。偌大一棟樓作爲考場,幾乎見不到笑着出來的考生。這就是含金量。

值得一提的是,高級口譯考的是真才實學,所謂考試技巧只佔很小的比重,如果你想比較有自信的去參加考試,那麼要有相當雄厚的基本功作後盾:詞彙起碼在8000~10000(熟練掌握),聽力達到只要沒有生詞就一定一遍聽懂(這個很現實,因爲沒有第二次機會),頭腦中儲備相當數量的翻譯句式和規律。說得再玄點,你還必須是一個瞭解歐美政治、經濟、文化,同時又對中國的社會風情、生活百態有深入感知的博學者。

所以,高級口譯不是短期內練成的,一年的時間只是個備考時間,前期大量的知識積累必不可少,比我早半年過高口的武文亮學長,總是謙稱自己運氣好,弄得我也真有點相信,但後來聊天時,其言談間透出的知識容量,讓我脊柱發麻,實在可怕。

在我決定向高口進軍時,網絡上對其恐怖程度的描述讓我看了很沒自信,在開始啃那些資料時,根本沒想過成功通過這回事,但其間的轉機,真的不是運氣。

先說說我用的資料們:

基本教材: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的《高級口譯教程》、《高級聽力教程》、《高級翻譯教程》,叢書的另外兩本用不着。配套的磁帶很貴,還不如下載自制的mp3音頻

輔助教材:新東方的《中高級口譯考試詞彙必備》、《高級口譯筆試備考精要》、《高級口譯口試備考精要》,《歷年真題集》。再說說說我的起點水平:

詞彙已經遠低於六級要求,N長時間沒看過英文報紙,聽力更是久不打理長滿了雜草。唯一的優勢在於,我的英式發音漸漸趨於成熟,而且多年嗜好歐美電影,也儲備了一些零散的背景知識。

鑑於基本功嚴重匱乏,就從基本功練起吧。

我的計劃是這樣的:立即開始惡補單詞,同時把聽力水平能提多高提多高。因爲這二者都是要花時間的。我沒有時間。我還要學習診斷學、醫學影像學(本學期的兩大臨牀橋樑學科),還有一堆雜七雜八的學科事務,我們的生活節律本來就是每天上課後泡在自習室,沒有專門的休閒時光,只有珍貴的自習室。怎麼辦?只能硬從專業裏拿出時間了,至於後果,我顧不了那麼多。每天早晨課前大約有半個多小時,可以練聽力,走在去教室的路上也可以,晚上九點以後開始背單詞,其間穿插着做《高級聽力教程》的練習,檢驗聽力的效果。

剛接觸筆記這個東西,真是頭疼,毫無經驗頭緒,教材上介紹的那點根本不足指點迷津。一方面聽力基本功還未明顯提高,另一方面練習題寸步難行。那個叫絕望啊。後來知道一種叫“影子練習”的東東(其實是同聲傳譯的基本練習),就是一邊放音頻,在滯後半句乃至一句話後同步跟讀聽過的內容,以求訓練短期記憶。由於我用的聽力原聲是CNN的新聞,所以一開始就在用快語速作影子練習,堅持了一個月後,明顯感覺有了自信,至少敢做聽譯練習了(注意只是敢而已)。很多過來人都說,及早養成屬於自己的一套筆記體系很重要,我因爲迫於詞彙和聽力的壓力,這期間一直沒有專門訓練筆記法,也確實沒有更多的時間了,呵呵。

期末到來,暫時放下高口,備戰考試。結果,考試全面潰敗,最重要的診斷學得分最不體面。寒假來了,據筆試還有四十餘天。我知道該做什麼。回到家後,憤憤不滿於現狀,決定發彪改變一下。但家裏畢竟是家裏,很多人都說假期帶書回家根本看不了,這句話絕對是過來人說的,我的硬盤裏還裝着幾部沒看的電影,於是一看不可收拾,偶爾看看單詞。家母每進房間來,只是搖頭。

那天,當我在媽面前抱怨高口的難度,我如何如何找不到方法,她(頭都沒擡)只輕蔑的說了一句:

“汝未習耳。”

我忽然醒了,這麼長時間以來,我毀在自制力上的事情還不夠多嗎?而今又到了關口,我難道還想熊一回?自古以來,缺乏自制力者,常遭到無情的嘲弄,有時來自旁觀者,有時是命運。不爽是吧!鬱悶是吧!對不起,請在自己身上找原因。高口筆試倒數三十五天,我悶騷地把校內狀態改成:No vocation, and no destiny


重新開始吧!清點一下目前的儲備:兩本單詞書已經全部過了一遍,加上期間穿插學點《翻譯教程》的內容,多少有了些翻譯的固定思維,看着文本(漢譯英)能視譯個大概,開始有那種感覺了。但是,詞彙仍然匱乏,閱讀的基本功忽略了(本來應該在平時看些外刊的,在學校實在沒這個精力了,還是提醒一下,如果可能,一定要加強閱讀,找找看外刊的感覺),最缺憾的是,我連試卷的樣子還沒見過呢。

反正是回家了,要空間有空間,要網速有網速,一切安排自己說了算。聽力(基本功+模擬練習)、閱讀(從網上看《時代週刊》和《經濟學人》+模擬練習)、翻譯(儘快完成教程的學習,同時做真題),把一天的時間切成若干塊,同步進行。

早晨起來,拿VOA、CNN、BBC,新聞聽力作爲基本功練習素材,確實不錯,一舉多得,既練聽力,又瞭解時事,還擴充背景知識(不像四六級聽力那些連篇廢話 我一般是第一遍放鬆泛聽,第二遍進入狀態豎起耳朵盡力聽懂,同時做着影子練習,然後看原文,查生詞。我專門建了個文件夾,專門盛那些我不瞭解的背景知識(比如石油價格上漲的原因、美國兩大黨的立場、到底什麼是中產階級等等等等),專門建個word文檔,整理文本里的生詞和一些稱謂(比如基地組織是Al Qaeda,呵呵),知識急劇膨脹。

有時爲了強化短時記憶,做一陣子新聞的聽寫,從半句開始,再到一句,很困難,也很費時,但提高很快。總之,一上午基本就是在練聽力,完了接着做模擬練習,就是那個spot dictation和note-taking and gap-filling,以及聽譯,全是按規定時間,掌握速度。剛開始的時候,自信又遭受嚴重打擊,我對縮寫、符號等筆記法基本元件的運用很生疏,而且凌亂,有時即便記下了也看不出來,總之,這個時候,聽力、詞彙、記憶力、筆記的水平任何一環有缺陷都沒法得分,何況我幾項都不行呢。

外刊內容很深刻,也很難懂,一遍下來不知所云,畢竟缺少感覺,詞彙量也不夠,更要命的是,人家在文章裏的話題是寫給本國人看的,很多具有文化特徵的調侃和引用我看着根本沒感覺,直到上網搜纔多少有所啓發(所以說平時多看很重要),做題的時候,選擇題基本能應付(畢竟一直以來閱讀題都是這樣的),但正確率不高(看不懂啊),而S2裏要把答案寫成句子就要命了,弄得我直接不敢做了,先對着答案學習學習再說吧。閱讀裏的生詞我也是整理下來的,用複製粘貼鍵還是很方便的,這比聽力的生詞更重要。

常常這時候再做兩篇真題的翻譯,因爲真題翻譯較短,不是很耗精力(聽力、閱讀的模擬練習由於時間的催促,做完一次是很累的),此時差不多已是華燈初放。晚上拿出《翻譯教程》,認真學習。文章不短,仔細分析完一篇後兩眼發黑。

就這樣,經過痛苦的適應,筆試的複習節奏慢慢形成,書越翻越舊,《聽力教程》已經較爲熟悉,《翻譯教程》雖然只過了一遍,但還是有不小收穫,各類題材的東西心裏都有些應對的儲備了。兩個文檔都一個單詞一個單詞地攢到了近二十頁。聽力提高明顯,三大新聞聽力基本一遍可聽懂90%以上,如果做影子練習會減少一點。

該回學校了,據筆試還有兩週。這學期的課程相當令人崩潰:從週一到週五,每天白天七節課,無比均勻,我的高口啊!只能晚上拿出時間繼續準備,每天九點以後回宿舍,打開筆記本電腦,繼續備考。此時主要精力就在習題上了,目的是保持一個聽力和閱讀的狀態。翻譯還是硬功夫,要從根本上加強。

這個時候,我已經能較熟練的進行各類聽力題目,筆記大部分時候狀態還是不錯的,寫下來有個樣,看着也舒服。由於不斷接觸翻譯,各方面的詞彙逐漸達到了不同程度的熟練。經過一遍又一遍逐漸加速的複習,《1000詞》已經幾乎完全掌握。

3月13日晚,出發,目的地,上海。有沈老同學的接應,安頓較爲順利,住在考點東華大學對面的一個Motel268連鎖酒店(268元一晚!沒辦法,只能找到這個價的地方),3月14晚,休息妥當,強化複習,過一遍文檔裏的單詞以及翻譯總結的要領。

3月15日上午,東華大學。

其實整套題感覺並不好,聽力因爲緊張,正確率低於平時,而且在NG和聽譯的筆記時因緊張而凌亂,答題時很多都已經認不出來了。閱讀則更失敗,時間沒掌握好,S1部分勉強應付,S2的筆答則剩一篇完全看不懂,只能在臨交卷時胡猜八猜,算是把空給填起來了。(閱讀上一直下的功夫不夠,是個遺憾),英譯漢自我感覺良好,漢譯英卻讓我抓狂了,什麼“兼聽則明,偏信則闇”,“信言不美”,半文半古,真是夠狠的,我那個叫搜腸刮肚啊!!!最讓我受不了的是,據交卷還有十分鐘時,右前方已經有一個小哥自信地放下筆,然後悠閒的等着,高人!真是高人啊!

三個小時完畢,迅速離開,無比憤恨。回來之後,越想越玄,這分數減巴減巴很可能就到180以下了,反正覆水難收,眼下除了準備口試外,別的什麼也做不了。

是的,筆試一結束,無論結果如何,只要你還想考這次的口試,那就立即開始準備。這是經驗之談,因爲等三個星期之後筆試成績出來再作定奪的話,已經太晚了。

那就開始吧。有了準備筆試階段的儲備,按理說在知識容量上應該就是做點補充,但實際上,口試的難度不在於知識儲備,而在於你對大量儲備的靈活運用能力。明明要求50秒甚至更短的時間作口譯,如果你楞是需要一分鐘,那就敗定了。所以,口試的備考,一方面繼續擴充詞彙和口譯技巧(注意,此處改爲口譯了),另一方面就是無休止地進行演練,各種題材都要有相當多的涉獵,無論你喜不喜歡,擅不擅長(考到醫藥衛生類的我就阿彌陀佛了,呵呵),發音的好壞,語速的快慢,筆記的水平,乃至心理素質都成了新的要素。

備考用的核心是《口譯教程》,這是重中之重,其題材之廣泛、思路之清晰絕對是權威的,也不排除裏面幾篇文章是筆譯風格的,像散文。有人說必須把《教程》全背下來,這是基本功;也有通過者說熟悉重點的句式就可以,我是覺得這取決於每個人在這方面的思維方式,有人是在大量儲備成段的文本後纔有所悟,也有人是觸類旁通,喜歡不斷聯繫(我偏向於這一種),但《教程》的重要性是沒有人質疑的(每年的考題裏還有一小段直接取自這本書呢,明白了吧)。說白了,即便你背不下來,也必須對這本書非常熟悉,除了筆記法之外,這本書全都囊括了。

我在一開始的步伐有點慢,可能是筆試太消耗我了,有點思維疲勞,但還是同時進行着教程和新東方的那本書。最開始的模擬演練又是傷自信心的時候,幾篇踉踉蹌蹌的下來,我已經感受到爲什麼人們抱怨口試如此之難了,當音頻放完一段,“叮!” 一聲,此時大腦和嘴巴就要立即開始協調高速運轉了,這裏不確定的因素太多了,一個單詞、一次口誤、一點漏聽,或者沒作好筆記,都可能導致全盤皆輸。解決的途徑只有一個:練!

筆試成績如期出水——205.5分,通過了。此時還獲知老校的那位方賢弟也參加此次筆試並通過了,於是相約一同去口試。

4月末有專業考試的壓力,時間越來越緊了,我只能在原來基礎上再擠時間,每天早晨5點50起牀,可以練習40分鐘,早飯後早到教室,再練將近半個小時,晚自習十點以後,拿出mp4默聲練習,迅速用去一張一張A4紙。這裏要說一下,口試的練習必須要一個較爲理想的環境,嘈雜哪怕是有明顯人聲的環境都是不適合的,這不是在考驗你的抗干擾能力,而是就在那短短的幾十秒,外界的任何風吹草動都會干擾你那極其緊張的思維活動,這樣受干擾的訓練是不會得到真實的檢驗的,我就是在每天的這些特定時間專門練習口譯,其餘時間進行基本功的充實。

進步就是在這樣的高強度訓練中體現的,4月中旬,我已經逐漸找到感覺,只是時間的控制還是不理想(時間一直是個問題),英譯漢只要你會譯,速度一般不是問題,母語誰還說不流暢呢(也確實有人此時不會說“人話”,呵呵),而漢譯英就麻煩了,需要N次練習和總結才能掌握真諦。也是在這個時候,我進入了誤區,忽略了《教程》,直到與武師兄交流,才驀然意識到,回來惡補。書後面有八套模擬題,我如獲至寶的去練習,但發現其間隔時間只有35秒(這也是爲什麼校內狀態改成35 seconds的原因,很悶騷),我一直認爲35秒就是實考的要求,但發現無論怎麼口譯,都達不到這速度,一時間,暗無天日。直到後來一再確認實際時間確實爲50秒左右,才姑且放心。

這個時候我達到了什麼水平呢?那一陣子正興起學習科學發展觀的高潮,人手一本小冊子,晚上回到宿舍,隨手翻開一頁,我能看着直接口譯出來。

都是你們逼我的!

5月2日上午,我們倆登上3折票價的A320航班,一個半小時後到達上海。口試的地點是在上海市外語考試的大本營——上海外國語大學,阿垠幫我們預定的旅館就在學校對面(與武師兄來時住的竟是同一家,small world!),價錢比筆試住的那家便宜多了,剛過一百。

5月3日,上海外國語大學,該來的遲早要來的。

臨行前,我掃了一眼鏡中的自己,再看看身後的複習資料。當初從一個陰鬱的狀態中起步,一次次挑戰自己的毅力和智力,期間不無坎坷,而今已是最後關頭,此行前去,無論成敗。“無論結果如何,我已經做了我所能做的”,我在本子上寫下這句話。

程序比較嚴格:驗號,封手機,進候考試,等待叫號。憑第一組人的號碼,我很快判斷出自己是第二組(曾經做好是最後一組的打算,沒想到這麼早)。人在過於緊張時候,會呈現兩個現象:一是多尿(我今天喝水不多,甚至嘴發乾),二是犯傻(已經有好幾個“考友”展現出與他們的智力明顯不相稱的行爲)。我卻不緊張了,大學以來,多次登臺的經歷,已經鍛鍊了這種臨場的心理素質。

口語題是要我談談“經濟危機背景下,國企高管主動放棄薪酬的目的何在”,還好,這樣的話題我平時思考的多,有話可說。

終於進入了考場,之前已經無數次在腦中演練過的考場。兩個女考官很嚴肅,守着兩臺錄音機,我還沒坐穩就叫我用英語報名字和准考證號,這就開始了啊。我儘量拿出以前演講時最成功的情態來闡釋高管同學們放棄薪酬是什麼居心,希望留個好印象。可她倆不看我,5分鐘的口語時間還不到30秒,就給我一張白紙,順便按下了按鈕,口譯開始。

雖然不是很緊張,但大家都說第一小段英譯漢常常聽不懂,我也是,但好在嘴巴一直在說(這就使是一種良好的口譯素質,不能沉默),大體就是那個意思;接着第二段,咦?怎麼又不大懂呢?沒關係,又是一陣bulabula;第三段,還好意思很明朗了,譯得較爲自信;第四段,又不大懂,處理方式同上(想想吧,假如我當時滿腦子都是完了完了的念頭,也許就真的完了)。漢譯英的第一段是教材上的,Bingo!二、三、四段其實我的筆記還是比平時凌亂,但記憶此時發揮作用了,對着筆記,我還能不間斷的譯下來,我說英語有個特點,稍緊張時語速很快,但基本不會口誤,而且聲音洪亮清晰(大家都建議口試時務必這樣)。就這麼撐着講完每段後,還有3、4秒的剩餘。

就這樣結束了。

年齡稍大的考官問我:“Are you a university student?”

我有些驚訝於這個問題的提出,實話說吧:“Yeah, I come from Shandong University.”

高級口譯,一次通過。來看看投入與產出。

投入:輔導班+兩次前往上海考試+各類教材,總費用約八、九千元(號稱一萬);

練筆記用掉了三百張A4紙(距離著名的七百張還有差距~)

從診斷學開始,到後來的臨牀課,或多或少都有拖累,直接後果是告別獎學金;

長期的咖啡飲用史,睡眠不足史,令我面黃肌瘦,鞏膜輕微黃染,視力下降,白髮成倍增長,口試之前的幾天甚至懷疑患上了“腸易激綜合徵”,每天早飯後腹痛腹瀉;

產出:一張高口證書

爲什麼?我也說不清楚,這個選擇的作出經過了很多人的啓發,也與很多事件的影響有關。得與失的衡量本來就沒多大意義,至少這期間的磨練讓我多少明白了點爲學之道,無論身處何境,都要一樣的從容豁達。

我有時也想,如果我沒有通過口試呢?那我沒有資格寫這篇文章,也證明以上所說還不足夠應對高口,也意味着我還將把這個暑假完全交給口試的備考,如果再經過兩個月的強化,水平肯定早已不是現階段這樣。但我可以省下這兩個月了,高口不能拯救一切,我還有醫學。

常常有人問我怎麼學英語,真的是很難回答。英語是一種磨練和成長,世界很大,強人很多,跟別人比,差距無處不在。作爲一個不起眼的小分子,只能選擇在無數的縫隙中學會淡定,學會堅毅。當沒有人可以爲你指路爲你護航的時候,你也要堅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