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英語學習 > 英語翻譯 > 試論英漢翻譯中的文化信息傳遞與英漢語言文化差異

試論英漢翻譯中的文化信息傳遞與英漢語言文化差異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1W 次
試論英漢翻譯中的文化信息傳遞與英漢語言文化差異
論文關鍵詞:英漢翻譯; 化信息傳遞 語言和文化差異
論文摘要:英漢翻譯是英漢兩種語言的交流,也是英漢兩種文化的信息傳遞。要想在英漢翻譯中準確地傳遞文化信息,翻譯者必須對英漢兩種語言的特點及其文化差異有深刻的瞭解。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反映文化並對文化起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時,語言作爲文化的一部分,又深受文化的影響。語言與文化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理解語言必須瞭解文化,理解文化也必須瞭解語言,二者密不可分。在英漢翻譯中,要準確地進行英漢互譯,並準確地進行文化信息傳遞,翻譯者應具有良好的中英語言功底和翻譯技巧,尤爲重要的是,還必須對英漢兩種語言的特點及其文化差異有深刻的瞭解。
一、英漢文化伯息傳遞與英漢語言差異
爲了提高英漢翻譯水平,有必要開展英漢兩種語言的對比研究。這種研究的作用,從微觀上來說,有利於在進行雙語轉換時,判斷哪些是對應信息和非對應信息,並選擇適當的轉換模式;從宏觀上說.可以樹立這樣一種觀念,即英漢語言之間的相同是相對的,而相異則是絕對的,以免造成翻譯中文化信息傳遞的誤差。
漢語和英語屬於兩個不同的語系.漢語屬於漢藏語系,英語屬於印歐語系。可以想象,英語和漢語的區別是非常大的。不瞭解兩種語言的特點和區別,準確的翻譯則無從談起,自然也就無法進行英漢文化信息傳遞。下面就從英漢兩種語言在詞彙和語法兩個方面的特點和區別來說說英漢翻譯要注意哪些方面。
在詞彙方面,英漢翻譯要特別注意以下兩點:
(一)在一種語言裏的有些詞在另一種語言裏並沒有對應詞。如:漢語中的“餃子”、“功夫”、“氣功”、“三伏”等,在英語中就沒有這些概念;而英語中的‘`coffee" ,"radar","bingo”等,以前在中國也沒有這些對應的詞彙。怎樣在翻譯中處理這些詞呢?我們可以採取音譯和意譯的辦法。如把漢語中的“餃子”、“功夫”、“氣功”等分別音譯成“jiaozi" } "kungfu" , "chigong",把“coffee" ,"radar”音譯成漢語“咖啡”、“雷達”;而漢語中的“三伏”則可意譯爲“the hottest days in summer",英語中的"bingo”可意譯爲漢語“一種類似玩彩票的遊戲’,。
(二)在兩種語言裏,某些詞語表面L似乎指同一事物或概念,其實指的是另一回事。如英語中rest room休息室,busboy公共汽車上的售票員;漢語中“農民”尹farmer ,“愛人”並lover等。在翻譯中,我們不能隨意“對號人座”,而要根據其詞彙的實際意思進行翻譯。如:英語中的rest mom指的是大建築中的一間房子,裏面設有廁所,洗漱設備等,我們可根據語言環境翻譯成“廁所”或“洗浴間”等;busboy在英語中指是餐館中收拾碗蝶、擦桌子的雜工,我們可根據語言環境翻譯成“店小二”、“餐館服務員”等;漢語中的“農民”最好譯成“peas-ant",因爲英語中的‘`farmer”指的是“農場主”,與漢語中的“農民”大有區別;漢語中的“愛人”最好譯成“wife”或"husband",因爲“lover”在英語中是“情人”的意思,與漢語中“愛人”的意思大相徑庭。
在語法方面.英漢翻譯中要注意兩種語言在語法上有以下不同:
(一)漢語裏很少用被動語態,而英語則常用被動語態。如漢語中的“家庭作業已經完成”,翻譯成英語則是"The homework has been finished".而不能譯成:"Thehomework has finished
(二)漢語中常省略句子中的動詞,而英語中動詞則一般不省略(口語除外),如漢語中的“這公園很漂亮”沒有謂語動詞,翻譯成英語則是:"The park is very beau-tiful" ,謂語動詞“is”一般不能省略。
(三)漢語中只有時間狀語的區別,沒有謂語動詞時態的變化,而英語中時間狀語不同,句中謂語動詞時態也必定不同。如漢語中的“學生昨天植樹”和“學生明天植樹”,雖然時間狀語“昨天”和“明天”不同,但謂語都是“植樹”。但翻譯成英語謂語就不同了,“學生昨天植樹”譯成“The students planted trees yesterday.",“學生明天植樹,,則譯爲“The students will plant trees tomorrow.",謂語分別是“planted”和“will plant" 。
(四)漢語的句式結構是“疊加式”,句子結構像“糖葫蘆串”,一個單詞一個單詞或一個句子一個句子地疊加。而英語的句式結構是“樹權式”,主、謂、賓和主句是主幹,定、狀、補和分句等是樹權,並有一定的順序。如漢語中的“一人得道,雞犬升天”是兩個單句,翻譯成英語則譯爲“Even the dog swaggers when its master win fa-vor" ,“一人得道”變成了從句,而“雞犬升天”則是主句。 英漢兩種語言的差異還有其它很多方面的區別,這裏不再一一列舉。我們在進行英漢翻譯時,要符合兩種語言的不同特點,英譯漢則要把英語譯成地道的漢語,而不是“英式漢語”;漢譯英則要把漢語譯成地道的英語,而不是“中式英語”(Chingliah) 。

二、英漢文化信息傳遞與英漢文化差異
英語和漢語是兩種不同文化的語言。語言作爲文化的一部分,不同語言的差異實際上來源於其語言所代表的文化差異,因而加深對英漢文化差異的瞭解,是在英漢翻譯中準確地傳遞文化信息的關鍵。英漢兩種文化的差異是多方面的,包括語言交際、生活方式、衣着打扮、舉止行爲、飲食習慣等。但在英漢翻譯中,主要涉及的是英漢語言交際上的差異,因此本篇只圍繞英漢語言交際方面進行探討。英漢文化差異在語言交際中的表現主要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日常談話中的文化差異
英漢日常談話的文化差異主要體現在打招呼、告別、稱呼、祝賀和讚揚等方面。如果你是一名口譯者,就要特別注意這些差異。例如,在打招呼方面,中國人都喜歡用“你吃了嗎?”和“你到哪兒去?”這類的問句。如果把這兩句說成“Have you eaten yet?”和“Whereare you going?”,很容易引起以英語爲本族語的人的誤解。因爲他們會認爲這是一個問句,而且是詢問他們隱私的問句,這樣會使他們感到不愉快,而且即使回答的話,也會與中國人所期待的大相徑庭。也許回答是"It’s none of your business!”(不關你的事!),那就會使談話雙方都處於尷尬的境地。所以,如果你瞭解這點文化差異的話,你最好按英語文化打招呼的習慣說成"Hello”或“Glad to see you!”就行了。再如在稱呼方面,英語國家的人一般都直呼其名,再客氣一點也除非在名字或姓名前加上Mr或Mis、等,如Mr Smith , Misssmith等。但中國人都喜歡在姓名或姓前加上職務、輩份等以示尊敬,如“黃局長”、“林老師”、“李大伯”等。我們翻譯的時候,就要注意這方面的差異,把“黃局長”、“林老師”、“李大伯”通通按英語習慣翻譯成‘`Mr/MissHuang" , "Mr/Miss lin" , "Mr 1i"。再如:中國人和說英語國家的人在對祝賀和讚揚方面的反應也大不相同,前者則一般用“哪裏哪裏!”、“過獎了!”之類的話表示受之有愧,而後者一般用“Thank you”之類表示感謝的話表示接受讚揚、祝賀。我們在翻譯的時候,這類句子不能直譯,而應根據雙方的文化習慣稍加調整。
(二)成語、諺語和格言方面的差異
成語、諺語和格言的英漢互譯一直是英漢翻譯中的一個難點.難的原因在於它們非常集中地體現了英漢文化差異。在英語和漢語中,完全對應的成語、諺語和格言是很少的,絕大部分不同。因而我們在翻譯這類內容時,不能直譯,我們可以把這些句子翻譯成與對方語言相似意思的成語、諺語和格言。如英語中的”Live and learn"要譯成”活到老學到老”,而不是直譯成”生活和學”。但如果找不到對方語言中對應的成語、諺語和格言時,我們最好先按原文的語言風格直譯,然後再加畫龍點睛的解釋語,如把漢語中的”掛羊頭,賣狗肉”譯成”Hang upa sheep’s head and sell dog’s meat-try to palm off sthinferior to what it purports to be",前部分直譯保持了原文風格,後部分解釋語用了地道的英語說法,效果就很好了。
(三)比喻和聯想的差異
所有的語言中都有比喻和聯想,同樣,英語和漢語中的比喻和聯想也很豐富。雖有少數比喻和聯想在兩種語言中都有對等的表達,如’’as sly as fox"像狐狸一樣狡猾)"You ass”(你這頭笨驢!)。但大部分比喻和聯想在英漢兩種語言中是大不相同的,如:英語中的”aswise as an owl"(非常聰明),不能直譯成”像貓頭鷹一樣聰明”,因爲在中國人的印象中,貓頭鷹並不是”聰明”的象徵,而是”厄運”的象徵。同樣”You,a lucky dog(你是幸運兒)”,也不能直譯成”你是一隻幸運的狗”,因爲中國人一般不會把”狗”與”幸運”聯繫到一起,倒是常常會想到令人厭惡的東西,如”狗腿子”、”狗東西”等。這種在英漢文化中對同一種動物產生不同比喻和聯想的情況是很多的,因此我們在英漢翻譯要注意英漢文化在比喻和聯想方面的差異,切不可死搬硬套,望文生義。
英、漢兩種文化在語言交際上的差異還有很多,如典故、委婉語、禁忌語等。
總之,英漢翻譯是英漢兩種語言的交流,也是英漢兩種文化的信息傳遞。要準確地進行英漢翻譯,要在英漢翻譯中準確地進行文化信息傳遞,就必須對英漢兩種語言及其文化的差異有深刻的瞭解。也就是說,英漢翻譯一定要符合兩種語言和文化的特點,這樣才能在翻譯中很好地傳遞英漢文化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