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商務英語 > 英語教學 > 英語教學的實質是交際

英語教學的實質是交際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9.27K 次

綜觀教育學文獻,關於教育實質的討論已有很長的歷史。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教育工作者運用系統論、信息論和控制論審視教學過程,促進教學理論現代化,對教學實質的認識正在不斷深化。本文主要結合英語教學,對教學的實質進行探討。

英語教學的實質是交際

一教學與交際

教學過程是師生雙邊活動過程。教與學、師與生在教學過程中有着本質的聯繫,這種聯繫就是師生教學活動的交際。師生關係是教學過程中最基本的一種關係,教與學是互爲影響的一種雙向交際關係。教師的教不斷影響學生的學和學生個性發展;學生的學也在不斷影響教師的教,並在促進、檢驗着教;師生之間的交際影響具有相互反饋的雙向交際作用。實質,教學過程就是師生之間的交際活動。

(一)交際的定義

翻開《辭海》,"交際"詞條下寫着:交際《孟子·萬章下》:"敢問交際,何心也?"朱熹注:"際,接也。交際調人以禮儀幣帛交接也。"後泛指人與人的往來應酬。現代漢語對"交際"解釋爲"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或人際來往。"1980年泰勒、羅斯格蘭特、邁耶和桑姆普爾在《Communicating》一書中對交際下的定義是:The process ofreceiving stimuli and interpreting them ( assigning meaningsto them)thro ugh our central nervous system.這段話意思是:交際是通過我們的中樞神經系統,接收各種刺激和理解這些刺激(確認各種刺激意思)的過程。由此可見,交際是一個活動過程。英語教學離不開交際活動,離不開師生雙方在教學中反覆實踐和認識的活動過程。用哲學語言來表達,過程是以物質的運動、變化、發展爲前提,沒有物質的運動就沒有過程,否定過程也就否認了物質運動。因此,從哲學角度看,英語教學是學習英語的實踐和認識過程,也是師生雙向交際的活動過程。

(二)教育是交際

古往今來有關"教育是什麼"論述的共同基礎是把教育看作是一種活動。在現實生活中,教育確實以活動的形態存在。人們爲了學習前人積累起來的經驗,使知識得以延續和發展,靠的是教育。教育活動中,師生往往以面對面直接交往的形式進行教育。可以說沒有人際交往活動就不存在教育,就這個意義而言,教育的實質是交際。

(三)英語教學是交際

一般說來,教學的定義是教師傳授和學生學習的共同交往活動。教學是教與學相互作用的交際統一整體,缺少任何一方面的交際都不能構成教學過程。英語教學過程中,師生雙方必須共同參與,相互配合。學生要掌握某一語言項目,不僅要在觀念上形成規則性知識,而且要能正確地操作和運用,這需要經歷一個反覆、多向、多渠道的交際過程。英語課常常是一系列師生之間教與學的反覆交際活動過程,從這個意義上說,英語教學的實質是交際,沒有師生間的教學交際活動,英語教學也就不存在了。一位稱職的英語教師不僅應該有較高的專業水平,還應善於運用交際技巧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二教學交際的主體、客體、媒體

教學過程交際的基本要素是教師、學生、教學內容和教學物質(教材、教具、教學設備等)。在教育活動中,教師和學生儘管承擔的任務不同,但都是組成教育活動的承擔者,都處於主體地位;英語教學內容是教師選擇、提供給學生學習和掌握的語言信息,是英語教學的客體;而教學物質是教師傳授知識、學生學習知識的重要媒體。教學媒體把教學二主體與客體緊密聯繫在一起,準確、快速地傳遞知識,提高教學效率。這四個交際的基本要素在教學過程中,不是簡單地湊合在一起,而是相互聯繫、相互作用,共同構成一個動態的交際結構,各自發揮自己獨立的作用。教學中各交際要素之間的最佳組合,可以取得整體功能的最優教學效果。

(一)主體——教師與學生

交際是人與人之間交流思想、感情和信息的過程,交際雙方都是主體。交際是人有意識、有目的的行爲。同樣,教育活動是由"教"與"學"兩類相依相存的活動複合構成,教師和學生二主體的合作關係是平等的。教和學構成的交際活動是師生二主體相互聯繫的紐帶。二主體之間具有互動性,教師的教對學生的學產生影響,學生的主動狀態、情緒反應也直接影響教師對學生的要求水準、教育方式和教育方法。因此,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千方百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使他們投入教學活動的全過程。教師巧妙安排英語教學,與學生配合默契地交際,共同完成教學任務,這樣學生在教學活動中享受到與人交際的情趣,從而增強主體意識,與此同時也積極地學到了知識。

(二)客體——信息

在教育的認識活動和實踐中,教師與學生的共同客體是教育內容,即主體活動指向的共同對象。教師向學生提供要掌握的知識信息,該信息就是師生共同活動的對象,是英語教學的客體。

英語教學是學生掌握某種語言項目的過程,這一過程由許多具體的信息傳遞和接收步驟構成。從信息論的觀點看,在教學交際過程中存在傳遞、儲存和處理信息的過程。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和學生自身多向傳遞教學信息,能發揮學生的學習潛力,既有利於學生全面深刻地理解學習內容,又有利於培養學生獨立學習和自我教育的能力,多向傳遞教學信息的交際形式是我們現代英語課堂教學的方向。

教學的每一步驟都是輸入—操作—輸出。教師所輸出的新語言信息要以大多數學生能理解爲基礎。學生接收這一信息後,爲進一步理解所輸入的語言信息,通過操練對該信息進行編碼和轉換,使輸入的語言信息順利進入記憶。英語課堂上的對子活動、小組活動的練習,使學生把新獲得的語言信息的結構與功能高效率地納入已有的穩固的知識結構中去,以備檢索。課堂上模擬真實情景,學生進行對話、表演等就是語言輸出。在模擬交際中,學生進一步認識到語言結構用於表達的交際價值和語言交際功能的實際意義。學生在語言輸出的同時強化了所學內容,鞏固了認知成果,發展了認知水平。整個英語教學過程是:教師輸入信息;教師輸出信息;經過變換,學生從教師和教材中輸入信息;學生經過對信息的儲存、變換,輸出信息,這信息又反饋給教師和學生自己;教師根據學生學習的反饋信息輸出評價信息。沒有學生的反饋信息,教師無從評價;沒有教師的評價信息反饋,學生的學習難以糾正與提高。教師通過對學生反饋信息的分析、評價得知教學的成敗,看到自己的教學進度是快還是慢,內容是深還是淺,從而更進一步瞭解學生,深入教材,研究教法來調整教學方案,改進教學。整個英語教學就是在信息的傳遞和接收反覆循環的交際中進行。

(三)媒體——教材

教學媒體是教學中用來向學生傳遞信息的工具,是教學過程中負載信息、傳遞經驗的物質手段。教學必須藉助於教學媒體,以一定的信號傳遞發送,才能進行教學。教材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兩方面活動的主要媒體,是教師教學的藍本,學生學習的主要依據。從廣義來說,教材不僅僅包括教科書,還包括教學設施、教學用具和教學輔導資料,它們是教學中的媒體,起傳遞經驗的工具作用。教師運用語言信息輸入的教學策略處理教材時,根據不同學生的特點,對教材進行合理安排,組織學生觀察、想象、記憶、思維訓練,使英語教學系統化、網絡化,培養學生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教學要達到"四會"在質和量上的基本要求,選擇什麼樣的教學媒體取決於教學內容的特點。教師對教學媒體處理的系統化體現在注意各語言要點之間的聯繫,防止支離破碎,避免相互干擾或機械重複。教師對教材網絡化處理要突出語言知識和技能的聯絡點,使整個教學以一種網絡式來表示。教材網絡化有利於充分發揮學習的整合作用,利於學生穩定的心理結構的形成,便於教師與學生檢驗、發現以往學習中的斷裂帶與斷裂點,瞭解今後的發展帶與發展點。教師還要使教學活動程序化,分析教材教學內容,確定教學步驟、順序以及內容與交際方式,考慮學生特有的學習規律,使教學活動有序有效地開展起來。總之,教師充分利用教材這一教學媒體,根據教學目的設計教學程序,確定師生雙方在不同的教學時間內做什麼或怎麼做,達到教學的最佳效果。

三教學交際的特點

(一)師生關係的特殊性

首先,教師與學生是個穩定持續幾周或長達幾年的教學羣體。在這一羣體中,師生交往既受教育規律支配,又受師生雙方各自心理活動的制約。具體的師生關係一經構成,雙方几乎沒有選擇的餘地,教師不能辭去學生,學生也難以挑選教師。其次,師生交往的心理相容性高於一般的人際之情,交往的內容有知識,有人格。教學雙邊活動在對應關係中進行,互相促進,相互約束。注意到師生交往的特點,有助於我們在教學活動中搞好交際活動,使教學更有成效。

(二)非言語交際在教學中的重要地位

課堂上師生都在利用自身形體相互影響,溝通彼此的意向,以對方活動來調節自己的活動。教師的眼光環顧全場,對着學生的眼睛說話,那麼他們就不會產生"局外人"、"被冷落"的感覺,而會時時感到自己和教師在很好地交流。教師的姿態,一個有意識的手勢,一個有意識的側身、走動或表情,同樣也會給學生一定的影響,使他們意識到教師就在他們中間,同他們一起學習。教師的指向、微笑或身體正對、側向,甚至走近他們,又會使學生感到教師對他們的關心、親近、教導。這一切都會使學生感到他們與教師同在一個課堂活動,而且配合默契,共同完成教學任務。教師運用體態交往得體可以成爲教學的有力交際方式。

(三)英語交際能力的形成與定向

1.交際能力的形成人類爲了不斷地同環境保持動態平衡,在複雜的社會環境生活,在生理調節系統的基礎上,形成、發展一種自我調節機制——交際能力。作爲個體心理的交際能力特性同其它個體心理特性的區別在於,它對社會交際活動的進程及方式直接起調節、控制作用。交際能力屬經驗範疇,是系統化、概括化的個體經驗。交際能力結構的基本要素是知識和技能,它們是交際活動中自我調節機制的組成部分。交際能力的形成要有知識,知識具有完成活動的定向功能;還要有技能,技能是完成活動的方式。

英語教學中,學生交際能力的形成和發展,是學生個體在學習過程中建立起來的,在活動中通過主、客體的相互作用獲得個體經驗的積累。知識和技能只是形成能力的前提,要使掌握的知識與技能轉化成能力,還須將積累的知識和技能概括化、系統化。交際能力本身只有在活動中才得以形成和發展,如果缺乏相應的活動,任何能力都不可能形成和發展。不同能力形成、發展的基礎是不同的活動。教師在教學中加強針對性的訓練活動,結合教學內容,準確、適時、有計劃地進行訓練,使學生投身於實踐活動,在學習過程中不斷地把知識和技能概括化、系統化,促進交際能力的形成和發展。

2.交際能力的定向教學過程中,師生雙邊活動是爲了實現一定的教育目的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