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英語閱讀 > 英語文化 > 柏拉圖《理想國》教育思想的思考與啓示

柏拉圖《理想國》教育思想的思考與啓示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92K 次

柏拉圖的《理想國》是蘇格拉底在雷埃夫斯港一個朋友家裏,與一幫青年的辯論記錄。下面是本站小編帶來的關於柏拉圖《理想國》教育思想的思考與啓示的內容,歡迎閱讀參考!

柏拉圖《理想國》教育思想的思考與啓示
  柏拉圖《理想國》教育思想的思考與啓示:試論柏拉圖《理想國》教育思想思考與啓示

摘要:《理想國》是古希臘偉大的哲學家和教育家柏拉圖的教育思想代表作。柏拉圖在《理想國》一書中闡述了他的主要教育思想,例如,重視學前教育,主張國家控制教育,終身教育觀,注重幼兒教育,倡導男女平等教育等等。

關鍵詞:柏拉圖;理想國;教育思想

柏拉圖是古希臘一位影響深遠的偉大的哲學家和教育家。他撰寫了大量有關辦學、教書、育人、倫理、法律、宗教等方面的著作。其中最有影響的該屬《理想國》了,就教育而言,柏拉圖提出了他自認爲理想的完整教育體制構想。他關於幼兒教育、終身教育、音樂文藝教育、體育軍事教育等思想對古希臘及後世的教育均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一、學前教育觀

在西方教育史上柏拉圖是第一個提出學前教育思想。他認爲人的初始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對兒童的教育開始得越早越好。尤其對那些性格尚未定型的孩子而言,對好的總是會容易留下深刻的印象。柏拉圖認爲,一個人從小受教育的方向,往往能影響他以後發展的方向,甚至也能決定他將來的目標方向。他們的頭腦在早期所接受的一切東西都將是很難遺忘或更改的。所以柏拉圖認爲對孩子們早期的教育應該是從美好的道德薰陶開始。

二、教育倫理思想

天賦品德論是柏拉圖的整個教育倫理思想的理論基礎。因爲在人的靈魂中先有善,於是,教育的目的和任務就是如何引導人們去認識這個善,而教育的內容就是該用什麼在最大程度上去實現這個善。如果我們把柏拉圖的整個教育倫理思想看作是一座大廈的話,天賦品德論就是構築這座大廈的基石。

教育是實現善的理念行之有效的手段,但是,教育實現善的理念不是無中生有,即不是把理念從外向內灌輸而是基於天賦品德論的基礎上,教育是對人本身所具有的實現善的理解能力的發掘。

三、終身教育觀

柏拉圖從重視胎教開始,對各階段教育進行了明確的劃分,而且爲了造就至善至美的優秀治國人才,他還最早提出人工作後還需要有繼續受教育的思想。柏拉圖認爲,教育是終身的,應貫穿於人的一生。不但如此,他還認爲那些年滿50歲,在實際工作和學習的一切方面都以優異成績通過了考試的人必須接受最後的考驗,即要用善的理念武裝自己,改造自己的靈魂,從而在晚年更好地管理好國家、公民個人和他們自己。所以,他要求人們在剩下的人生歲月裏,還要用大部分的時間來研究哲學,這樣一邊學習,一邊工作,直到培養出像他們那樣的繼承人,纔可以辭去職務,進入樂土爲止。

終身教育的理念適合於任何的時代,尤其是當代知識爆炸和信息渠道多元化的今天,知識的老化現象日益嚴重,要求我們的知識儲備及時更新,這樣才能在競爭中求生存和發展。

四、樂育與體育的教育思想

柏拉圖特別重視對人的音樂文藝教育和體育教育。他認爲教育就是用體操來訓練身體,用音樂來陶冶心靈,教育要先教音樂後教體操,將故事包括在音樂裏。

在他看來,教育大抵分爲兩個方面:一方面是用體操來鍛鍊他們的體格;另一方面是用音樂來陶冶他們的靈魂。先從音樂教育入手,然後再以體操訓練爲後續。這裏音樂是包括文學或故事,教育好比給小孩講故事開始。音樂本身是沒有什麼害處的,但當它被作爲一種工具時,就會成爲一種精神性的東西一點點地滲透到人們的心靈裏去,以此改變人們的性格和習慣,再漸漸地擴散到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中,再由人與人的關係肆無忌憚地流向法律和國家的政治制度。

五、國家教育觀

柏拉圖教育思想的一個最突出的特徵,就是着眼於國家,立足於國家,始終把教育與國家緊密聯繫在一起,爲國家而培養人才的觀點。他認爲一個國家要成爲有序和諧、人民幸福正義的國家,關鍵在於統治者必須是真正關心國家利益,具有護衛國家的智慧和能力的哲學家。

綜上所述,柏拉圖在構築自己理想國的藍圖中提出並實踐的一系列教育理念、方法既有其積極的一面,例如終身教育的提出,教育要按教學實際情況設計它的教育課程,並注重受教育者的整體素質的提高,提出終身教育的理念等;也有其消極的一面,例如剝奪第三等級的民衆受教育權,不主張變革,輕視技術和職業教育等等。對此,我們應當用辯證的觀點加以分析和批判。在研究現實情況的基礎上提出適合我國的教育理念和實際方案,把我國教育事業推向前進。

參考文獻:

[1]柏拉圖.理想國[M].張子菁,譯.西苑出版社,2003.

[2]舒易紅.柏拉圖《理想國》的教育思想及啓示[J].重慶郵電學院學報,2006,(2).

[3]範牡丹.柏拉圖《理想國》中的女子教育觀探析[J].寶雞文理學院學報,2005,(1).

  柏拉圖《理想國》教育思想範文:論柏拉圖《理想國》中的和諧教育思想

摘 要 “和諧”是《理想國》中反覆論述的重要概念,貫穿柏拉圖的教育思想。心靈與肉體、激情與理性、德與智的和諧是《理想國》教育思想的重要體現。

關鍵詞 柏拉圖 和諧教育 理想國

柏拉圖是古希臘偉大的哲學家和教育家,他的《 理想國》蘊涵了豐富的哲學思想和先進的教育理念。在《理想國》中,柏拉圖闡述了青少年和諧發展的教育思想,目的是培養具有智慧、勇敢、節制、正義高尚和完美品質的城邦護衛者。

1 心靈與肉體的和諧

柏拉圖認爲人是心靈和肉體的統一體,一個完善的人必定是心靈既美且善,身體強壯無比的。蘇格拉底認爲“美德即知識”,認爲只有人的心靈充滿知識才能使人變得有智慧,才能成爲城邦所需要的真正護衛者。柏拉圖眼光深邃,在繼承先師蘇格拉底的基礎上,進一步將蘇格拉底的思想發展,認爲只有心靈和肉體的和諧教育才能培養城邦的護衛者。而要達到心靈和肉體的和諧,柏拉圖認爲最好的教育方法是“用體操來訓練身體,用音樂來陶冶心靈。”他認爲音樂教育可以達到心靈的至美至善;體育鍛煉的目的在於鍛鍊健康的身體和訓練勇敢的品質;通過音樂和體育教育,從而達到心靈與肉體的和諧狀態。

柏拉圖認爲“在教體操之前先教音樂”,因爲音樂能“照顧人的心靈”,年輕人只有接受了音樂的陶冶後才能培養良好的德性。柏拉圖的音樂教育包括故事、文學、藝術等。而音樂教育中,最主要的又是故事教育,在柏拉圖看來“故事是包括在音樂裏的”,但並不是所有的故事都可以講給孩子聽的,柏拉圖呼籲“我們不應該放任地讓兒童聽不相干的故事”,因爲“在幼小的階段,最容易接受陶冶,你要把它塑造成什麼型式,就能塑造成什麼型式。”爲了培養美德,柏拉圖主張建立故事審查制度,接受好的故事,而拒絕壞的故事。因爲,這些壞的故事會對孩子的心靈造成恐慌,使他們變成懦夫,造成心靈的軟弱,會引起年輕人犯罪作惡的念頭,這些荒誕的言行,對於聽者是有害無益的。因此,柏拉圖建議要給孩子們講審覈過的故事,認爲這些審覈過的故事可以鑄造他們的心靈。同時柏拉圖還呼籲當時的統治者應該加強對故事編寫者的監督,讓故事的寫作者寫出和乎規範的東西。

除此之外,柏拉圖認爲還應該通過“淨化”護衛者的感官直覺來“純化”人的心靈。柏拉圖認爲,要阻止藝人在繪畫、雕刻、建築等藝術作品中描繪邪惡、齷齪的東西。避免青少年,沾染不良的東西,釀成大錯。柏拉圖認爲,要想使我們的年輕人心靈美,就必須讓年輕人看到的、聽到的、接觸到的都是好的、美的、善的。這樣才能達到心靈的真、善、美,做到“心靈美好公正,判斷正確,對於壞人壞事毫不沾邊,毫無往返”。

柏拉圖認爲健康的身體是人生成就的最大保障,身體如果失去健康,就會使自己變得神智不清,以致會喪失殆盡已獲得的知識,只有身體健康,才能獲得有益的結果。因此,要用體操來訓練身體。柏拉圖說的體育包括騎馬、弓箭、舞蹈、擲彈、軍事訓練等。城邦的護衛者必須從童年期就接受嚴格的訓練,只有這樣纔能有好的體質。在柏拉圖看來,護衛者必須是戒除酗酒的,吃生肉,不吃甜食,視覺聽覺極端敏銳,能克服各種條件下的困難等良好的品質。柏拉圖認爲,護衛者要經常參加體育鍛煉,因爲“樸質的體育鍛煉產生身體健康”,而且還能訓練“勇敢”等心理品質。柏拉圖認爲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是不需要醫生的,在柏拉圖看來每個護衛者“既是好戰士,又是好醫生”,“受傷以後敷這麼一層草藥就夠了”。

在柏拉圖設想的教育理念中,心靈和肉體是相促進相互依存的,心靈需要肉體保障,使心靈免遭外部痛苦的影響;肉體需要心靈來支撐,心靈能醫治肉體;心靈和肉體的和諧統一,正是柏拉圖所理解的“完美人”。當前,在社會主義的中國,我們要培養的是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我們培養的青少年不但在身體上要健康,同時還要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另外,我們作爲教育者,不能只看到學生的學習成績,而忽略學生心理方面的發展和心理素質的培養,應該關注學生心靈和肉體的和諧統一,培養全面發展的接班人。

2 激情與理性的和諧

柏拉圖認爲激情(即意氣和慾望)是人天性中存在着的,是人心靈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如果不加控制,這種激情就會變得粗暴和野蠻,因此必須要用理性來對激情進行引導,使護衛者不但是身體強壯充滿激情,還是一個具有勇敢、節制、智慧、正義的理性人。

柏拉圖認爲,人的心靈可以分爲三個方面,其中“一部分是人用來學習的。另一部分是人用來發怒的(即激情)。還有第三個部分……因而稱它爲‘愛錢’部分。”在柏拉圖看來激情部分是永遠完全地爲了優越、勝利和名譽的,因而也可以稱之爲“愛勝”部分或“愛敬”部分。正因爲激情是爲了優越、勝利和名譽,所以很多時候公民會爲了自身的勝利和名譽而做出違背理性的事來,正如柏拉圖所說,人天性中的激情部分可能會產生野蠻,但訓練適當就會成爲勇敢,過了頭就會變成粗暴,就會像野獸一樣粗暴蠻幹,不和諧不禮貌。“結果成了一個愛同人吵架,愛發脾氣的喜怒無常性情乖張的人”。因此必須要對激情用理性加以引導。   如何引導人心靈中的激情部分使之變得有理性?柏拉圖認爲,首先要處理好音樂和體育的關係,因爲音樂和體育是爲人的“智”和“激情”服務的。但柏拉圖反對公民專搞體育或音樂,在他看來專搞體育或音樂的人是不完整的,因爲“我注意到那些專搞體育鍛煉的人往往變得過度粗暴,那些專搞音樂文藝的人又不免變得過度軟弱。”在柏拉圖看來如果專注體育而不學習音樂就會變得野蠻與粗暴,若專注音樂而忽略體育就會變得柔弱與柔順,而城邦的護衛者所需要的是這兩種品質兼有之,只有具備了這兩種品質,他才能變得溫文而又勇敢,否則便是既怯懦而又粗野。

其次,柏拉圖認爲要想把激情引向節制、勇敢、正義的理性方向,就必須通過學習一系列知識來培養,因爲知識是啓發智慧和培養理性的基礎。他認爲數學、天文、幾何等學科教學不僅能使人具有智慧,變得聰明。柏拉圖尤其強調學習辯證法,他認爲辯證法可以把人的靈魂引向真理。”通過辯證法的學習,使人至善至美,洞察理念,掌握真理,富於理性,柏拉圖的理性教育才算結束。

通過對人的天性中的激情加以理性的控制,使城邦公民不但具有不懼危險犧牲不怕困難的勇敢品質,而且在日常生活中又不失“溫文柔雅”的氣質,從而達到激情和理性的統一。其關於激情和理性的和諧教育思想爲洛克、彌爾頓等人繼承和發展爲紳士教育理論,對後世產生巨大的影響。勇敢、節制、正義、智慧,正是柏拉圖口中完美的人,這些古希臘時代的高尚品德對今天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當前,我們感嘆社會道德滑坡,社會正義缺失;物質上富有,但精神懈怠的現象屢見不鮮。因此,學習柏拉圖激情與理性相和諧的思想,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美德,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青少年的價值取向,是我們當前緊要的任務。

3 德與智相和諧

柏拉圖理想的城邦居民不僅是充滿激情,富於理性,還是德性和智慧的統一體。柏拉圖在《理想國》中,將世上的人分爲三等:統治者、軍人、平民,上天分別在他們身上加入了黃金、白銀、銅和鐵不同金屬。正是因爲上天在不同的人身上注入了不同質的金屬,所以他們所需要的德性和知識也不相同,只有這三個階級的人各司其職,即執政者用智慧管理國家,軍人用勇敢精神保衛國家,平民用節制服從統治者的意志,國家和人民就是正義和幸福的。

柏拉圖認爲,上天在統治者身上注入的是黃金,因而他們需要的品德是智慧,是最有智慧的人,是智慧的化身。要如何變得有智慧呢?在柏拉圖看來統治者除了學習算術、幾何、天文、音樂外,最重要的就是研習辯證法。辯證法作爲一個哲學體系,柏拉圖認爲它是最高深的學問。在通過了音樂、算術、幾何、天文學習後,人們基本具備了作爲城邦公民或護衛者的知識,大多數人被分配去擔任政府官吏,其中極少數出類拔萃、“身上加了黃金”的人(即未來統治者)將繼續學習,精研辯證法。辯證法有何種能力?柏拉圖認爲“只有辯證法有能力讓人看到實在”“能夠不用假設而一直上升到第一原理本身”,所以在柏拉圖看來只有接受過辯證法教育並通過最後考驗的人,才能成爲“哲學王”,即真正的統治者。

在身上注入了白銀的人就是軍人,勇敢是其主要的品德,只有具有勇敢品德的人,才能護衛城邦。如何培養勇敢的美德呢?在柏拉圖看來就必須學習相關的知識,纔有信心、勇氣和智慧來對付入侵的敵人。這些知識包括算術、幾何、天文等。對於算術,柏拉圖認爲是城邦的護衛者都應該學習的,它是技術、思想和科學知識都要用到的。爲什麼要學習算數和算學呢,柏拉圖認爲“這個學科看來能把人的靈魂引向真理”“能迫使靈魂使用純粹理性通向真理本身。”因此,軍人必須學會它,才能統帥軍隊;哲學家也應該學會它,才能把握真理。

柏拉圖認爲,學習算術,不是馬馬虎虎地學,他要求護衛者必須深入地學下去,目的是爲了戰爭和便於將靈魂從變化的世界轉向真理和實在。對於幾何,柏拉圖認爲它的用途主要是在軍事上,指揮官精通幾何就能在戰爭中安營紮寨,排兵步列;同時,柏拉圖認爲幾何可以把人的靈魂引向真理。所以城邦公民要重視幾何學習。對於學習天文,柏拉圖認爲:“凡是擡起頭來仰望天花藻井的,都是在用靈魂而費用眼睛學習。”在這裏,柏拉圖認爲在學習天文學時,可以把世界分爲可見世界和可知世界。可見世界由無數事物構成,是現象,雖然可以通過目力感知,但不是真實的知識,可見的事物都是虛假的;只有無數理念構成的,被理性和思考所把握的可知事物纔是真實的存在,才能領悟真、善、美的本質。

對於在身上注入了銅和鐵的人,主要是指下層被統治者,他們靈魂中固有的東西是慾望,他們是被慾望佔有的人。因此,他們所要培養的品質就是節制,即服從統治者的統治,服從奴隸主所制定的社會規範。如何節制這些下等人的慾望呢?柏拉圖認爲只有“讓他們集中精力專搞一門”,即讓這些人專搞一門技藝,以此來消磨下層平民的意志,使得這些人只知道生產財富,而不會威脅奴隸主的統治。因此,柏拉圖認爲他們要學的不是算術、幾何、天文、音樂、辯證法等知識(因爲這些人有了知識和智慧會威脅到奴隸主的統治),而是技藝,用這些技藝爲城邦創造財富。因而,他們所學習的東西是要知道如何生產糧食、怎樣建造房子、如何做衣服、如何經商等技藝就可以了。

德與智,是人類教育永恆的話題,柏拉圖對培養美德探求知識的論述,實際上體現了他關於德育和智育的思想。後世的教育家們大多繼承了這一思想。但也應看到,(下轉第38頁)(上接第10頁)柏拉圖教育思想的最終目的是爲奴隸貴族統治者服務的,作爲身上加了“廢銅爛鐵”的奴隸是沒有教育權利的。德與智相和諧,古希臘人主張對人進行和諧全面教育的萌芽。當前,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人是我們當前的目標。因此,我們不能把德與智相割裂開來,德是智的基礎,德決定智,指導智。因此,我們在培養學生科學文化素質的同時,還要特別注重培養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

柏拉圖《理想國》的最高理念是建立一個“正義”的理想國家,他認爲和諧的教育就是達到這一理想國家的方式。柏拉圖不僅爲建立一個“理想國”設定了比較完善的教育制度,也爲培養什麼樣的人設計了學習的課程。通過心靈與肉體、激情與理性、德與智的和諧教育,並最終獲得真、善、美的知識,建立正義國家。當然,柏拉圖的教育思想有糟粕的部分,但其中也不乏真知灼見。我們應學習柏拉圖教育思想中的合理部分,並與我們的實際相結合起來,以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現代社會主義接班人爲目標。

參考文獻

[1] 柏拉圖著.理想國.郭斌和,張竹明,譯.商務印書館,2011.3.

[2] 張發琨選編.古希臘教育論著選.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12.

[3] 餘紀元.《理想國》演講錄.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1.

[4] 單中惠.西方教育思想史.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1.

  柏拉圖《理想國》教育範文:《淺談柏拉圖的“理想國”》

摘要:柏拉圖的《理想國》是蘇格拉底在雷埃夫斯港一個朋友家裏,與一幫青年的辯論記錄。該書採用對話的形式闡述了蘇格拉底的哲學思想,但實際上是柏拉圖借用老師蘇格拉底的名義在表達自己政治、哲學上的觀點。論國家興亡之原理,抒哲學家之情懷。在這本書裏,柏拉圖論述了正義、教育、哲學王等一系列問題,其內容是十分豐富的。而本文主要談談柏拉圖在《理想國》中爲我們描述的理想的國度。柏拉圖分析了五種國家政體,但只有一種不是陷在深深的罪惡之中的,那就是他的理想國,而其餘的政體在本質上皆沉迷於罪惡之中。

關鍵詞:柏拉圖 政體 理想國在《理想國》中,柏拉圖設計了一幅正義之邦的圖景:國家規模適中,以站在城中高處能將全國盡收眼底,國人彼此面識爲度。柏拉圖認爲國家起源於勞動分工,因而他將理想國中的公民分爲治國者、武士、勞動者3個等級,分別代表智慧、勇敢和慾望3種品性。治國者依靠自己的哲學智慧和道德力量統治國家;武士們輔助治國,用忠誠和勇敢保衛國家的安全;勞動者則爲全國提供物質生活資料。

3個等級各司其職,各安其位。在這樣的國家中,治國者均是德高望重的哲學家,只有哲學家才能認識理念,具有完美的德行和高超的智慧,明瞭正義之所在,按理性的指引去公正地治理國家。治國者和武士沒有私產和家庭,因爲私產和家庭是一切私心邪念的根源。勞動者也絕不允許擁有奢華的物品。理想國還很重視教育,因爲國民素質與品德的優劣決定國家的好壞。柏拉圖甚至設想在建國之初就把所有10歲以上的人遣送出國,因爲他們已受到舊文化的薰染,難以改變。全體公民從兒童時代開始就要接受音樂、體育、數學到哲學的終身教育。教育內容要經嚴格選擇,荷馬、赫西俄德的史詩以及悲劇詩人們的作品,一律不準傳入國境,因爲它們會毒害青年的心靈。柏拉圖自稱這是“第一等好”的理想國,其他的政體都是這一理想政體的蛻變。

柏拉圖對斯巴達政體、寡頭政體、民主政體和僭主政體四種制度的批判:

(1)斯巴達政體下的人們尚武、自信但缺少文化,這種人對待奴隸的態度是苛刻的,不像受過教育的人那樣,只是保持優越感。他們對待自由人的態度是和藹的,對長官是恭順的;他們喜愛鍛鍊身體,喜愛打獵;他們愛掌權愛榮譽,總是希望通過自己的戰功和軍人的素質達到這一目標。有些人年輕時,並不怎麼愛財,但隨着年齡的增長,越來越像守財奴。可以說,斯巴達政體是一種榮譽政治。

(2)寡頭政治來源於榮譽政治。私人手裏的財產,能破壞榮譽政治。寡頭政治下的人想法設法揮霍浪費,違法亂紀,進而形成一種社會風氣。發了財的人,就是要發財,越看重錢財,瞧不起善德之美。他們爲了保護這種既得利益,便制定出法律來保證。用財富數字來衡量人,這是可惡的政治。柏拉圖認爲在這一政治的統治下,理性將被迫爲奴,激情也被迫爲奴。他們都失去了自己的氣節。理性只是用來計算錢的數字,激情也只淪爲替財富和富人寫無恥的讚美詩,財富本身成爲了榮耀。好勝型的青年轉到了貪財型青年,成爲寡頭政治下犧牲的羔羊。崇拜金錢,寸利必爭,缺乏教養,就如雄蜂的慾念在他們胸中萌發。

(3)柏拉圖認爲依靠財富取得政治地位的官僚,只能養育出惡劣的後代。一些世家子弟變成無產貧民,從而引發黨爭。這一基礎促使民主政治的產生。民主政治下的生活,同樣是荒誕滑稽的。民主政治的全面自由,將演化出極權。人的慾望是無限的,在民主政治裏,惡的慾望也佔有一定的地位,民主把人的慾望推向極至,最後成爲瓦解這個制度的引爆者。民主制度自身成爲自己的瓦解者。

(4)在柏拉圖看來,最反動的莫過於僭主政治,亦即極權政治。僭主是慾望的化身,是失去理智的瘋子,他們集惡中之惡。極權、專制、瘋狂、野蠻是他們顯著的特性。柏拉圖說,專制暴君的私生活、人格都是低賤的......人民任由他們宰割,不反對、不抵抗、不怨言,就算了,一旦抵抗,他們就動用國家機器進行屠殺性報復;如果父母與他們牴觸,他們就鞭打父母;如果法律與他們有牴觸,他們就踐踏法律、撕毀法律,或置之不顧。國家成了他們手中的玩物,成了他們的奴役品。

這四種制度被柏拉圖批判的無地自容,繼而柏拉圖設想了一個理想的國度,它是適合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可以說,柏拉圖的“理想國”是建立在他的哲學思想之上的。柏拉圖認爲,靈魂是由理性、激情和慾望三個部分構成的。一個正義的人必須讓理性統治靈魂、藉助於激情抑制慾望。國家其實就是一個放大的人,所以理想的國度也由三個階層構成,即統治者、軍人和人民,其相應的德性是智慧、勇敢和節制。如果三個等級各自具備了智慧、勇敢和節制的德性,統治者藉助軍人治理人民,那麼國家就達到了正義。也就是說,一個理想的國度就是充滿正義的。

在柏拉圖的“理想國”中,男女是平等的。雖然男女在自然屬性上是存在着差別,但在理想國裏,男人做得事,女人也同樣能做。兒童是共有的。孩子出生後,就會被帶離父母的身旁,由國家撫養,接受教育。婦女也是共有。這些在我們眼中,似乎很不可思議,是違揹人之常情的,甚至是違背倫理道德的。可是,柏拉圖有這些設想,也許把這一切都當作了資源(人類自身就是資源),爲了人們能夠和平相處,這就需要資源共享、一切共有。不管,柏拉圖想建立的理想國在今人眼中是不是一個理想的國度,但至少他的出發點是好的,想找尋一個利於人性自然發展的環境。

前面敘述了,在柏拉圖看來,除了理想國,任何一種政體都無法使國家“乾淨”,而理想國之所以能,是因爲在這樣的國家裏,掌權者是真正的哲學家,即柏拉圖所說的哲學王。國家的邪惡,只有哲學家才能使之得到拯救和擺脫,因而在哲學家成爲國家領袖之前,一個國家的深淵般的罪惡是不可擺脫的。柏拉圖所謂的真正的哲學家就是她的理念論,而真正的哲學家就是掌握了理念論,能維持城邦的最佳狀況即至善的人。我想,柏拉圖的理想國建立之時,也就是他的哲學理念得以實現的時刻。

21世紀是經濟、政治、文化等高度發達的時代,生活在這一世紀的我們是幸福的,可是生活在滾滾紅塵中的我們都無法迴避現實生活的無奈,每一個時代都有其自己的傷痛。或許,每一個的心中都有一個“理想國”,在那裏沒有痛苦、壓力、煩惱······笑容永遠在每個人的臉上綻放。可是,我們終歸是現實中的人,都有夢醒時分,因而要勇敢的面對這個殘酷而又紛繁複雜的世界。也許終其一生我們也不能建立那樣美好的國度,但我們只要不斷的努力着,帶着心中最初的執着,我們終究也是幸福的。

參考文獻:

[1]《理想國》柏拉圖著 侯雯雯譯 (人民日報出版社)


猜你喜歡:

1.理想國讀後感

2.柏拉圖理想國讀書筆記

3.柏拉圖理想國讀書筆記

4.柏拉圖理想國讀後感

5.柏拉圖理想國讀書筆記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