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英語學習 > 英語考試 > 高考後,瞭解一下國內本科教育和美國本科教育有哪些差異

高考後,瞭解一下國內本科教育和美國本科教育有哪些差異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W 次

每年一到國內的高考季,就有很多學生和家長選擇在高考後到美國讀本科。那麼,國內本科和美國本科教育有哪些差異呢?下面滬江小編給大家分享高考後留學前,瞭解一下國內本科教育和美國本科教育有哪些差異,希望對留學申請有幫助。

高考後,瞭解一下國內本科教育和美國本科教育有哪些差異

一、對大學教育功能的定位不一樣

雙方對大學教育功能的定位不一樣。就如其名字liberal education所表達的一樣,美國人認爲大學本科教育是一個自由人最基本的教育,它幫助個體成長爲一個具有理性思辨能力和批判精神的健全人。

而中國的大學教育,由於歷史和經濟發展水平等諸多原因,還被定位成培養某方面專業人才的專才教育。雙方最大的區別在於,前者之目標是爲了培養健全的個體,使其成爲一個稱職的文明社會公民;而後者之目標在於培養工具式的人才。由於兩者在目標上存在着本質的區別,因此中美大學教育又體現在專業選擇和課程設置上。

中國的大學生在入學前,就已經確定了某一專業。並且,從進入大學的學期,就開始學習專業課程。並且,中國的大學課程中,專業課程(包括核心課程和相關課程)至少佔到總課程數的60%以上。

而美國的大學生在進入大學時並無專業之分,而是按照一定的要求學習一些公共科目。這些科目一般要涵蓋幾個大系:文學、藝術、歷史、哲學、人文、社會、數學、科學等幾大領域。學生在經過比較廣泛的教育後,能夠更加清楚地瞭解自己,瞭解社會以及瞭解各個學科的內涵。因此只有到了大學三年級,學生纔有機會選擇自己所感興趣的專業,並且一般會有一個學術顧問給學生指導。

二、選/換專業制度不一樣

選換專業自由度高,是美國高校教育制度的一大特點,也是中美高等教育的差異之一。在美國,本科生和授課型碩士生可以自由換專業,而對於非授課型碩士及博士生,則只需得到目標專業的導師的接納,便可成功轉專業,因爲導師對碩博生的錄取具有決定權,學院則不予干涉。更重要的是,美國本科生不僅換專業自由,而且美國高校每年會定期舉辦職業諮詢會,本科生和研究生可前去諮詢各專業的就業前景及其他疑問,以此更充分地挖掘個人專業興趣,從而更好地決定專業選換問題。

在中國高校,換專業則不似美國大學生這樣常見和自由。大部分國內大學生都只能定情於入學時的專業,也就是高考志願填報的專業,而唯一換專業的可能性也只有極少數同學能爭取到:大一學年結束後,系裏GPA名列前茅的學生享有一次轉專業的權利,而如果這些學生不幸遇上了目標專業名額飽滿的情況,則會與目標專業失之交臂。而這種名額限制的換專業制度,更不利於那些對最初選擇的專業不感興趣GPA不拔尖的同學的發展。同時。

學生自由選換專業,一定程度上則要求高校對學生的管理更靈活,而美國高校不惜資源和人力力求保證學生選換專業的自由度,必有其價值所在。對於剛入學的大學生而言,這樣靈活退換專業的機會能讓他們有更多的時間和機會認知自己的興趣,從而更準確地鎖定人生的方向。這樣會有效減少部分大學生在自己的興趣盲區裏盤旋掙扎的現象。

三、選修雙學位制度有差異

中美高校選修雙學位制度的差異和選換專業的情況有些類似。在美國高校,有興趣修雙學位的任何學生只需把兩個專業的課都修滿即可,而在國內大部分高校,學生選修雙學位的權利會受到GPA排名的影響:只有本專業GPA排名前列的學生纔有可能獲得學院批准選修雙學位,理由是GPA排名靠後的學生被認爲不具有同時修好兩個專業的能力。在國內,比起本科生階段,碩博生階段修雙學位現象更爲少見,此現象除了與高校教育制度有關,也與國內就業市場有關。但不論導致國內高校選修雙學位不及美國高校普遍的原因爲何,有一點可以推斷的是美國高校修雙學位的制度較國內相對應的制度靈活很多。

四、選/退課制度不一樣

選退課制度是中美高校教育差異的另外一個大方面。比起國內高校,美國高校的選退課制度更加尊重學生的自由和興趣,所需的程序也更簡單。而美國高校裏,每個人的課程選擇都是獨立的,同一個專業的同學選擇的課程可能非常不同,很少見有兩個課表一樣的學生。而且美國高校的選課範圍很大,跨專業選課非常常見,同樣退課也常見並且容易,並有輔導老師指導選退課;同樣的現象在國內高校則很少見,一方面是因爲退課系統不夠靈活,另一方面是所選的課程即是必修課,不允許中途退課。

在愛荷華州大學,每學期的開課個星期內,學生可通過網絡平臺自由選退課,而在接下來一個月,需要選退課的學生只需填寫申請表並獲得系導師或院小祕的簽名即可,而在之後的學期段直到期中考試後一個星期,決定退課的學生,除了需要填表簽名之外,還需要交一小筆費用。值得指出的是,期中考試之後,每位老師都會給班裏同學作出期中評估,並郵件提醒成績在C以下的同學應該更加努力,或者建議他們考慮退課,以避免該門課程的分數對學生的GPA、申請獎學金的機會等其他方面帶來負面影響。

在獎學金方面,國內採取獎勵機制,院系排名靠前的學生可獲得一定的獎勵,但成績差的學生並不會受到懲罰。而美國高校更多采取淘汰制度,低於一定標準的學生將面臨取消獎學金資格甚至是退學等懲罰。在這種淘汰機制下,學生的學習動力就會更好地被激發出來。

五、課程設置及教學質量有差異

提及課程設置和教學質量,美國教育,課程設計豐富:課程種類多、選退課自由、課程內容有用、業內牛人授課。國內授課,照着PPT念,教授不發表個人獨特見解,學生參與少。美國這邊(的教學),有用,不是聽小說,不是聽瞎吹,能學到知識,收穫很大。有些(老師授課)妙趣橫生,有些(老師授課)呆悶,但這些無所謂,關鍵是非常有用。國內的課程有些特別難,但是畢業之後卻不到,有些特別簡單。美國的課程設置全面,雖然不一定很難,以後對工作卻很有用。”

對此話題,美國教學主要是老師的質量高,美國的課程設置得非常細,課程講得非常透徹。美國教授要被選評爲“distinguished professor(傑出教授)”,必須具備“leadership(領導才能)”、“research(研究能力)”、“teaching(授課水平)”或者 “Community Service(社區服務)”這幾項中的至少兩項纔有參選資格。因此,美國老師的教學水平會一定程度影響這位老師的評選資格,這樣就激勵老師更加努力地執教。

美國的課程設置實際有用,學生要做什麼,就學什麼,這樣很少有學生願意逃課,因爲學生的心態是,逃一堂課就少學了一些有用的知識。在國內,研究生受限制必須要修一些課,選的課很有限,老師缺乏自己的獨特見解,課堂上講的話題是都是一些已經很成熟的舊東西。有些學生的心態是,平時逃課不學,考前複習一下一樣能拿高分。

六、學術研究特點

美國高校的項目研究處於領頭羊的姿態,重於創新,而中國高校的學術研究更加在於模仿學習。相對於美國高校學術研究,國內研究項目內容簡單,研究的技術可能本身已經很成熟,前沿性和理論深度有待加深。

國內學術研究的方向趨向商業化,導師和學生分別扮演老闆和員工的角色,老闆決定做什麼項目,學生負責打工;而在美國高校,學生有獨立的學術研究權,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研究方向。在國內,導師的薪水主要靠拉項目,學生拿到的工資很少,但在美國,教授即使拉不到項目也能拿到豐厚的薪水,可以專心輔導學生,一般高校的理工科也會提供很多RA(研究助理)和TA(教學助理)職位,學生靠自己的勞動可以拿工資,工資一般足以支配學費和生活費。

國內高校大學生大部分注意力集中在畢業論文,而非學術研究,在美國高校,很多學生都在做無人嘗試過的頂層研究項目,對於自己的研究成果,學生可以發表獨立的論文,並申請專利,然後選擇賣向市場或者自己開公司,而這樣的公司往往是很難被複制或超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