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商務英語 > 英語教學 > 巧用課堂動態生成,培養學生語言能力

巧用課堂動態生成,培養學生語言能力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7.63K 次
巧用課堂動態生成,培養學生語言能力
英語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生的發展是英語課程的出發點和歸宿,英語課堂要以學生爲主體。動態生成,是對課堂教學過程生動可變的概括,是對強調過程的預先設定,計劃的一個重要補充和修正,在新課程的背景下,隨着對“動態生成”研究的不斷深入,我們的課堂,因此變得更靈活多變,更顯得博大精深。動態生成要求以學生的需要爲基礎,它既是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也是新課程改革的一個亮點。它解放了教師、解放了學生、解放了教材,使課堂教學煥發出新的生命活力;同時也成爲課堂教學的難點,課堂開放了,生成了,就會出現無序狀態。如何巧用課堂動態生成,培養學生語言能力?下面我就以牛津英語課堂教學案例爲例證,談談我的一些做法。
一、利用疑問,促成有效生成
學生的疑問是英語教師在教學中經常遇到的生成,此時教師要做高明的花匠,砍枝丫,留主幹,截取有用生成,控制好教學的難度和容量,高效地完成教學任務。在教學牛津英語8AUnit 5語法時,教師指出:通常在形容詞後面加ly構成副詞,所以以ly 結尾的單詞通常是副詞。這時就有學生問:friendly、monthly 同樣以ly 結尾,它們不是形容詞嗎?爲什麼它們不是副詞呢?此問題的生成符合學生的認知要求,所以教師就可以充分利用,把問題拋給學生,讓學生找出裏面的規律。“比較ly 前面的單詞。在部分名詞後面加ly 構成形容詞,而形容詞後面加ly則構成副詞。”教師對符合學生認知要求的生成要充分利用,而對於超綱的生成則要避虛就實。又如,在學習7A Unit 5 Vocabulary時,在練習中有這樣一句話:Let’s go to this shoe shop to find a pair of shoes to match my newskirt.有學生就問:爲什麼這裏用to find、tomatch?對於這樣的超綱問題,我先對學生進行表揚,再給予簡單的提示,在課後進行個別解答,而沒有對此展開。這樣做的好處是迴歸正常的授課軌道,控制教學難度,減少無效教學的時間。
二、善於抓錯,促進疑難生成
課堂學習是一個動態的、變化發展的信息傳輸交流過程,在師生、生生的互動過程中,隨時可能出現錯誤的信息。學生中的知識錯誤和思維方式的錯誤是另一種常見的課堂生成。教師要獨具慧眼,創設情景,引導學生在情景中思考,在爭論中領悟,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在練習中學生經常碰到這樣一道題:—How many students are there in the classroom?答案選擇None.我告訴學生,在此none表示一個人(物)也沒有,通常howmany開始的問句都以此作答。但是我把題目進行了變化:How many students are there in the classroom? Most of the students are cleaning the library now.
A. No one. B. Five. C. Many. D. None.80%
以上的學生都選擇D,因爲他們形成思維定式,沒有聯繫上下文,事實上答案應選B。這類情景題是現在非常流行的試題類型,它考查學生聯繫上下文的理解能力,也是學生容易失分的題型。於是,我就抓住學生的錯誤大做文章,列舉了很多例子讓學生打破思維定式,促使學生在交流中生成新的語言,達到語言的融會貫通。
又如:It is worse to live here because there is _______ air pollution in this area than in other areas of Nanjing.
A. little B. less C. more D. better
92%的同學選擇了B,因爲教材中有less air pollution than...,學生沒有聯繫前後文來進行選擇,因此作出了錯誤的判斷,然後我又列舉了幾個例子,來闡述聯繫上下文的重要性。
總之,教師要捨得多花時間,多角度的設計情景,讓知識在“出錯——糾錯”中重新獲得建構,在討論中感悟解題的方法與技巧。
三、巧設問題,拓展課外生成
用教材教,對教材進行二次開發,這是新課改倡導的教材觀。課本知識的“生長點”是隱性的生成形式,也是進行課外拓展的優秀素材,教師此時應引導學生進行課外拓展,師生共同學習,共同成長。例如,在教牛津英語9A Unit 3 teenage problems時,學生談論他們遇到的問題,以及面對、處理這些問題的方法。教材給了一些問題作爲參考,但在師生交談過程中發現學生的問題遠遠超出了教材,所以我趁機佈置一些任務給學生完成。既然大家對此話題都很感興趣,那我們在課後進行一個大調查,要求設計一份調查問卷,並且對問卷結果進行統計,歸納出我班同學面臨的五大問題,以及大家處理這些問題的好辦法。這些問題來源於學生的生活,所以學生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參與活動。這不僅爲後面的學習積累了素材,而且激發了學生學英語、用英語的潛能。
這種策略不僅可以延伸教學時空,豐富學生的英語知識,而且可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展示生成性教學的核心精神。
四、教學相長,接納正確生成
新課程要求教師建立融洽、民主的師生交流渠道,和學生一起學習,做到教學相長。學生的知識也是重要的課堂生成內容,教師此時要做“學生”,要有虛心學習的胸懷和勇氣,從而促進教師自身的專業成長。在教學7BUnit 2 People and Places 時,課前我準備了與本課有關職業的圖片singer,writer, runner,dancer, policeman, cashier, player,doctor。當我教完這些單詞後,我迫不及待地問學生:What does your father/mother do?這時學生開始在下面議論紛紛,開始用中文在說自己父母的職業,並問了諸如此類的問題:“老師,公務員怎麼說啊?”“老師,廠長怎麼說?”……我一時語塞,腦中怎麼也搜索不出這個單詞!“公務員是Office worker,”有同學回答道。我覺得很慚愧,職業的名稱實在太多,確實還有許多我不知道的,於是我如實交代,立即微笑着說:“sorry, I don’t know , either. Let me look it up in the dictionary after class.”我意識到這是一個教育的契機!“今天,我們學了有關職業的單詞,可能有些同學的家長的職業不在這些單詞裏,比如說公務員,還有同學的爸媽是經理,或做生意的。我建議同學們回去查出有關自己家長職業的單詞,明天我們就來一個職業大彙總。”於是課後學生利用詞典、網絡進行收集整理,彙集出很多我們身邊的職業名詞。
正所謂“活到老,學到老”。不管是老師還是學生,在未來的歲月裏都會遇到許多未知的事物。因此,教師的職責不僅僅是要教會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引導學生怎樣自主學習。“師不必賢於弟子,弟子不必不如於師”,教師要以誠實坦蕩、知錯即改的態度接受學生的知識,這樣可使知識在對話中生成,在共享中倍增,這樣更有利於形成課堂教學的民主精神,讓師生生命的活力真正在課堂上煥發出來。
相對於預設而言,課堂生成是師生的“即興創造”,它猶如天馬行空,不期而至。課堂生成最大的特點是在“教學中介入主觀能動性”,使教學成爲“一個動態的變化過程”,實現教學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的統一、流和變的統一。另外,興趣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動力,只有結合多種教學方法,才能讓生成的語言變得有樂趣。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還採用小組競賽,師評,互評的方式,使得學生在競爭的氛圍下通過合作學習的方式完成不同的教學環節,同時採用遊戲的方式,激發學生思維,讓課堂氣氛變得活躍,促進語言的生成。
葉瀾教授說得好:“課堂應該是向未知方向挺進的旅程,隨時都有可能發現意外的通道和美麗的圖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須遵循固定線路而沒有激情的行程。”也有人形容課堂生成是“無法約束的美麗”,這句話反映了課堂生成的隨機性和複雜性。所以教師要特別注重教後反思,提煉引導課堂生成的有效方式,利用課堂生成的目的,實現三維教學目標,激活英語課堂,使課堂教學真正動起來、活起來,從而培養學生的語言綜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