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英語閱讀 > 英語金句摘錄 > 淺談英漢翻譯論文怎麼寫

淺談英漢翻譯論文怎麼寫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8K 次

翻譯的本質是兩種不同思維形式的轉換,中英文化與思維習慣存在巨大差異,難免會導致一些翻譯誤差出現。 下面是本站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英漢翻譯論文,供大家參考。

淺談英漢翻譯論文怎麼寫

  英漢翻譯論文篇一:《英漢習語中的文化差異及其翻譯》

論文導讀:跨文化交際學在我國的歷史很短。習語是語言的精華。英漢習語的文化差異。隨着翻譯逐漸被認同爲一種跨文化交際的行爲。跨文化交際,英漢習語中的文化差異及其翻譯。

關鍵詞:跨文化交際,習語,文化差異,翻譯

1 引言

跨文化交際學在我國的歷史很短,但是發展速度卻相當快。隨着翻譯逐漸被認同爲一種跨文化交際的行爲,人們也開始從跨文化交際的角度來研究翻譯。語言是文化的載體,習語是語言的精華,蘊含深厚的文化內涵。習語,是指經過人們長期使用沿襲而提煉出來的形式簡潔、意義精闢的定型詞組或短語。就廣義而言,習語包括成語、諺語、俗語、歇後語、俚語、格言等。英語和漢語是高度發展的語言,歷史悠久,蘊含着大量的習語。然而,英漢文化多方面的差異影響人們正確理解和恰當使用習語。本文將在理解英漢文化差異的基礎上淺析如何處理英漢習語中形象的翻譯方法。

2 英漢習語的特點與對應關係

習語具有以下特點:1、來自民間。具有鮮明的人民性和民族特色;2、習語是語言的重要修辭手段,也是各種修辭手段的集中體現;3、習語是語言中的特殊成分,它在意義上具有整體性,在語法和邏輯推理上有時不符合一般的規律,在用詞上保持相對固定。

根據形式和含義相似程度的不同,英漢習語主要呈現三種對應關係。

2.1 基本對應

基本對應指的是英漢習語在意義和用法上大致相同,有的內容與形式基本一致,有的內容一致,形式有所不同,但總的看來,基本對應。英漢習語的形象和比喻意相似或者甚至相同時,可採用直譯法。如:walls have ears— 隔牆有耳;as light as a feather — 輕如鴻毛;Failure isthe mother of success. — 失敗乃成功之母等。

2.2 部分對應

部分對應是指英漢習語形象不同但喻意相同或者是形象相同喻意不同。它們或多或少地反映出文化特質的相似性。翻譯時必須小心謹慎,根據隱含意思而不是字面意思翻譯。因此不能採用直譯法,形象必須改變。如:as strong as a horse — 健壯如牛;to spend moneylike water — 揮金如土;There is no smoke without fire. — 無風不起浪等。

以上英漢習語含義相似,但其中形象完全不同,其中英文習語中的“horse,water,smoke和fire”分別對應中文習語中的“牛、土、風和浪”。

2.3 基本不對應

英漢習語中有一些習語在意義和用法上沒有或很少相似。每個習語都有自己的意義和形象,並傳遞着文化色彩。若直譯,將傳遞錯誤信息並造成誤解。譯者應在完全理解習語文化內涵的基礎上採用意譯法,翻譯出隱含意思。如:talk through one’s hat — 胡言亂語;to be as poor as Job — 家徒四壁;Every dog has his day. — 人人都有得意之日等。

3 英漢習語的文化差異

習語好比是一面鏡子,反映出一個民族或一個文化的特徵。理解英漢習語背後的文化差異有助於習語的理解和翻譯及跨文化交際。

3.1 生活環境

英國是一個四面環水的島國,英國人喜歡航海,因此很大一部分習語源於航海事業。如:to know the ropes (懂得祕訣);all at sea(茫然不知);plainsailing(一帆風順)和to rest one’s oars(暫時歇一歇)等等。

而中國自古以來長期是一個以農業爲主的大國,農業人口占很大比例,長期積累了許多與農業相關的習語。如:守株待兔、拔苗助長、桃李滿天下、瑞雪兆豐年、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撿了芝麻,丟了西瓜等。

3.2 風俗習慣

英漢風俗習慣的差異是多方面的,較典型的體現在對動物的態度上。英美國家把狗當作最好的朋友,狗是忠誠的象徵。許多關於狗的英文習語通常帶有褒義,如:top dog — 重要的人;lucky dog — 幸運兒;to dog one’ssteps — 跟某人走;Love me, love my dog — 愛屋及烏等。

相反,漢語中狗的形象卻截然不同,通常帶有貶義。中國民間雖然有養狗的習慣,但一般在心理上卻厭惡鄙視這種動物,常用來形容和比喻壞人壞事。如:狗腿子、狗崽子、狗膽包天、狗急跳牆、狗眼看人低、狗拿耗子——多管閒事等。

3.3 宗教信仰

不同的宗教是不同文化的表現形式,反映出不同的文化特色和不同的文化背景,體現了不同的文化傳統。英文習語有不少來源於《聖經》,與有關。如:Man proposes, God disposes.(謀事在人,成事在天);Whom God wouldruin, he first deprives of reason.(傷天害理,天誅地滅); God help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自助者天助)等。

而另一方面,中國文化深受佛教、道教、儒家思想的影響,其中佛教影響最深遠。習語明顯地反映出佛教的影響。如:借花獻佛;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苦海無邊,回頭是岸;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一個和尚挑水吃,兩個和尚擡水吃,三個和尚沒水吃等。

3.4 歷史典故

英文和中文屬於完全不同的文化體系,發展遵循不同的歷史軌跡。不少常用習語來源於歷史事件、神話傳說、寓言故事、民間習俗等等。一些英文習語的字面意義和比喻意義都能爲中國讀者所接受,只有充分理解其中歷史文化內涵才能正確翻譯。如:a Judas kiss(猶大之吻 —— 背叛行爲);crocodile tears(鱷魚眼淚 —— 假慈悲);Trojan horse(特洛伊木馬 —— 暗藏的敵人或危險);Towerof ivory(象牙塔 —— 比喻世外桃源);Sphinx’sriddle(斯芬克司之謎 —— 難解之謎)等。

中文習語同樣包含提煉自歷史典故的經典形象,若不瞭解習語的背景歷史文化,多數人會迷惑不解,如:四面楚歌、初出茅廬、懸樑刺股、煮豆燃萁、葉公好龍、畫蛇添足、臥薪嚐膽、刻舟求劍、說曹操到曹操就到、身在曹營心在漢等等。

4 英漢習語的翻譯方法

翻譯是用一種語言把另一種語言形式裏的內容重新表現出來的語言實踐活動。譯文應忠實於原語言的內容和形式,正確處理習語中包含的形象。根據以上分析的三種對應關係,本文淺析了三種針對形象處理的翻譯英漢習語的有效方法,努力再現原語習語的風格和形式。

4.1 保留形象的直譯法

英漢習語中有少數基本對應的習語,彼此在喻義上對等,形象上巧合,翻譯時可用譯語中的形象再現原語習語中的形象來直譯。如:

“Please stop throwingcold water on them”中“throw cold water”有兩種譯文:(1)潑冷水;(2)反對。在保留原語英語形象上譯文(1)明顯比(2)更好,因爲“throwcold water”的隱含意思與“潑冷水”相同,且兩者的詞序完全一致。

“隔牆有耳”與“walls haveears”意思一致,都是被其他人無意中或偷聽到祕密的討論。兩者字面意和比喻意相似,且隱含意思相同,所以可以保留隱喻形象直譯。

4.2 轉換形象的意譯法

習語翻譯時需要忠實於原語習語的內容和形式,然而當無法在譯語中再現原語習語的形象時,可用符合譯語的表達習慣併爲譯語讀者所熟悉的形象替換原語的形象,藉助譯語中對應的形象,使讀者得到相似的理解。如:“the apple of one’s eyes”中形象“eyes和apple”可轉換爲“掌上明珠”中的“掌、明珠”;“對牛彈琴”中形象“牛、琴”可轉換爲“swine和pearl”正好與“cast pearls before swine”意義相近,譯文讀者能理解,也有利於中英文化交流。

4.3 捨棄形象的意譯法

有些習語的形象既無法在譯語中再現,也無法轉換到譯語中,較好的方法是捨棄原語習語中的形象,在透徹理解原語習語的基礎上用簡潔生動的語言譯出原語習語的隱喻意。如:

“During the dog days, hewanted to buy an air-conditioner.”中“dogdays”有兩種譯文:(1)像狗一樣的日子;(2)三伏天或酷熱期。很明顯譯文(2)更確切,意爲一年中最熱的時期,譯文(1)的字面意思曲解了真正的含義。因此,應捨棄原語習語中“dog”的形象,採用意譯法。

再如“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如果保留原語形象逐字意譯爲 “just like the old frontiersman losing his horse,who knows but that this may be a blessing in disguise”,不僅譯文比較長,而且如果讀者對文化背景一無所知就無法正真理解文化內涵。而意譯爲 “misfortunemight be a blessing in disguise”或“a loss may turn out to be a gain”,雖捨棄形象但簡潔易懂。

5 結論

英漢習語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蘊含豐富的文化內涵。通過理解英漢習語的文化差異來研究英漢習語的翻譯,有助於人們探求英漢不同的文化內涵,有利於中英跨文化交流。譯者應在充分理解習語文化內涵的基礎上,根據不同語境情況靈活處理習語中出現的形象,採用適當的翻譯方法,纔能有效表達出原語的最佳意義,進行跨文化交際。

參考文獻:

[1]齊華文.論譯者的跨文化意識[J]. 東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5(2)

[2]包惠南,包昂.中國文化與漢英翻譯[M]. 北京:外文出版社,2004;190-197

[3]馮慶華.實用翻譯教程[M]. 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2;1-112

[4]韓保憲.簡論英漢習語的三個對應關係[J].河南商業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3;16(3)

[5]趙桂華.翻譯理論與技巧[M]. 哈爾濱:哈爾濱工業大學出版社,2003;181-184

[6]陳定安.英漢比較與翻譯[M]. 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1998;253-255

[7]平洪,張國揚.英語習語與英美文化[M]. 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0;13-110

  英漢翻譯論文篇二:《科技新聞英漢翻譯與文化語境》

論文導讀:英漢科技新聞語篇的翻譯不但是國際間科技信息交流的一種重要手段,而且也是一種跨文化的交際活動。隨着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的發展,國際間科技信息的交流越發顯得重要,但是由於不同國家間文化的差異,在科技語篇的翻譯中往往也會產生文化誤讀,因此在翻譯過程中,文化語境成爲了翻譯所要理解表達的重要依據,即準確的解碼和編碼都依賴於語境,加之科技新聞英語具有句子長、結構複雜、專業詞彙較多的特點,由此給科技新聞英語的翻譯人員帶來了一種挑戰,即如何使譯文從文化角度更準確傳達原語文化所要傳達的意義和風格,成爲翻譯工作者首先考慮的問題。語言學家馬林諾夫斯基被公認爲西方語境學派的創始人,他認爲語境可分爲情景語境和文化語境。

關鍵詞:科技新聞,翻譯,文化語境

英漢科技新聞語篇的翻譯不但是國際間科技信息交流的一種重要手段,而且也是一種跨文化的交際活動。隨着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的發展,國際間科技信息的交流越發顯得重要,但是由於不同國家間文化的差異,在科技語篇的翻譯中往往也會產生文化誤讀,因此在翻譯過程中, 文化語境成爲了翻譯所要理解表達的重要依據,即準確的解碼和編碼都依賴於語境,加之科技新聞英語具有句子長、 結構複雜、 專業詞彙較多的特點,由此給科技新聞英語的翻譯人員帶來了一種挑戰,即如何使譯文從文化角度更準確傳達原語文化所要傳達的意義和風格,成爲翻譯工作者首先考慮的問題。

1 文化語境概述

語言學家馬林諾夫斯基被公認爲西方語境學派的創始人,他認爲語境可分爲情景語境和文化語境。情景語境是指語言行爲發出時的周圍情況,事情的性質,參與者的關係、 地點、 方式等。文化語境是指任何一個語言使用所屬的某個特定的言語社團,以及每個言語社團長期形成的歷史、文化、風俗、習俗、價值標準和思維方式等。因此,翻譯依賴着它本身所存在的語言文化環境,如地理環境、社會歷史、政治經濟、風俗民情、宗教信仰、審美取向價值觀念及思維方式等等,正因爲不同民族文化背景下人們對事物認知的不同概念導致了包含不同文化意義的詞語的產生。可見,不同的文化語境決定着翻譯中不同語義的提取,也體現着譯者對不同文化的判斷和理解,這些便是文化差異的淵源, 也是造成文化理解和文化翻譯的障礙的因素,所以理解原作的文化語境是作好翻譯的首要前提。

2 科技新聞英語的語言特點

當今世界科學技術的發展十分迅速, 科技人員在計算機科學、電子技術、工程技術、醫學、生物工程等方面不斷取得新的突破。對科技人員而言,科技新聞英語則滿足了科技人員瞭解國外科技信息的需求。首先需要介紹一下科技新聞英語的語言特點:

一是準確性。新聞英語的生命在於真實。科學是最講究實事求是的,對於實事,既不容許擴大,也不允許縮小。尤其是科技新聞英語,不但要真實,而且要求高度準確。二是新穎性。科技新聞英語要突出反映新成果、新思潮,多在“新”字上着眼。新聞記者除了報道新成果、新思想外,還應留意科技會議、教育園地等多方面出現的新東西,報道面不能侷限於一隅。三是其通俗性。科技新聞英語主要寫給一般讀者(lay readers or general readers)讀的,這是由大衆媒介的職能所決定的。因此,報道必須在準確的前提下儘可能通俗易懂。第四,新聞英語報道必須做到精煉。科技新聞英語不是科研報告、學術講座,一般無需反映研究過程或細節,只需酌情報道最重要、最精華的事實,即科技成果及其成功的意義和關鍵。最後是要體現科技報道的生動性。科技新聞英語應是有趣味的,吸引人的。所謂趣味性,說到底就是要求記者寫作時立意新穎,用某種有趣的方式,提出嚴肅的科技問題或文化知識,吸引讀者去思考,增加新聞的可讀性,有機地熔知識性與趣味性於一爐。

3 文化語境在科技新聞英語翻譯中的影響

科技新聞翻譯是把用一種文字寫成的科技新聞用另一種語言表達出來,經過再次傳播,使譯語讀者不僅能獲得原語新聞記者所報導的信息,而且還能得到與原語新聞讀者大致相同的教育或啓迪,獲得與原語新聞讀者大致相同的新聞信息。在這個翻譯過程中,有些人認爲科技新聞英語中的單詞大多爲單義詞,翻譯起來並非難事,語境的研究大可不必應用於科技翻譯領域。很明顯, 這是一種錯誤的觀點。實際上 ,語境包括文化語境都在科技翻譯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以下我們從社會歷史、思維方式和宗教文化三個方面來探討這個問題。

3.1 社會歷史因素

紐馬克曾說:“語境在所有翻譯中都是最重要的因素,其重要性大於任何法規、 任何理論和任何基本詞義。”由此可見語境對於翻譯的重要性,有時詞語的表層指稱意義相同 ,但深層所承載的文化涵義卻不盡相同。例如在科技新聞英語中西方人常常會用“WhenGreeks meets Greeks , then comes the tug of war.” 形容兩種同類科技產品的競爭,譯爲“兩雄相遇,其鬥必烈”。此諺語含有一定的歷史文化背景,源自17 世紀英國劇作家納撒尼·李(1653 - 1692) 的作品。在公元前八世紀到公元前五世紀間,古希臘分化成立了許多奴隸制的城邦。一些城邦爲爭霸希臘互相角逐,戰爭不斷。一直戰到公元前338 年,希臘遭到北方馬其頓王國的侵略,各城邦才又團結起來進行頑強的抵抗。此語現在常用於指兩個同樣自負的人或兩個實力相當的黨派團體之間的爭鬥。又如:

The efficacy ofthe vaccines is the Achilles’heel of India’s anti-polio campaign.

這些疫苗的療效問題成爲印度消除小兒麻痹症運動的最大障礙。

Achilles’heel 典故出自希臘神話。傳說阿基里斯除腳踵外全身刀槍不入。因此“阿基里斯的腳踵”就成了“致命弱點”的代名詞。翻譯時,爲了照顧讀者中的大多數,可意譯之,因爲東西方文化融合的深度和廣度仍不足以採取直譯。再如:

Tumours fall to aTrojan horse. Altered bugs can carry a lethal enzyme to skin cancer cell.

直譯:腫瘤變成了一具特洛伊木馬。

意譯:腫瘤組織內發生變化的病菌可能攜帶一種能夠殺死皮膚癌細胞的酵素。

特洛伊木馬是特洛伊戰爭時希臘人做的木馬,希臘兵藏在木馬腹中,混入特洛伊城。後喻指內部的破壞集團。在該例子中,作者把腫瘤比作特洛伊木馬,因爲其內部變質的病菌可能會間接地殺死癌細胞亦即這些病菌充當內部破壞者的角色。此典故可直譯,一則製造懸念,二則該典故爲大多數受過教育的中國人所熟悉。以上例子表明在翻譯時一定要首先了解其文化語境所產生的具體含義。

3.2 思維模式因素

思維模式的差異也同樣影響着科技新聞的報道。中國傳統的思維方式是一種曲線或者螺旋思維, 習慣迂迴,重視形象思維;而西方的思維方式屬於直線思維,喜歡開門見山。對於同樣一件事情,由於思維方式和文化習俗上的原因,中國式的思維方式總是先有懷疑,再定論,最後驗證,而西方的思維方式是先有肯定,然後觀察,最後定論。例如,在2007年4月科技月刊《Scientific American》中,有一篇報道的標題是:

SEEKING THE CONNECTIONS: ALCOHOLISM AND OUR GENES

Identifyinggenetic influences on vulnerability to alcohol addiction can lead to moretargeted treatments and help those at risk to make informed choices about theirown lives

標題和文中都開門見山地肯定了酗酒與基因的關係以及基因變異的研究對人類尤其是酗酒患者的益處,進而在文章中通過科學實驗和觀察得出定論。相比之下,在中國《環球科學》中該文章的標題是:

DNA中的酒癮開關

爲什麼有人千杯不醉,有人卻一喝酒就臉紅?爲什麼某些家族會有酗酒的“傳統”?答案或許會讓你大吃一驚:在我們的基因中,隱藏着一個個“酒癮開關”——基因變異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我們的飲酒習慣。

標題很明顯地採用了迂迴的方式,形象地提出問題,然後引出結論,完全符合中國式的思維方式。這種翻譯策略被稱爲編譯,是一種“最自由的翻譯形式”, 其目的是“努力使譯文對目的語讀者所產生的效果與原文對源語讀者所產生的效果相同”。(Newmark,2001)因此,也被稱作是一種“文化翻譯”。

3.3 宗教文化因素

宗教信仰對人們的生活有着重要的影響,特定的宗教信仰產生了詞語的特定含義,中西方的宗教信仰不同,也影響着英漢詞語的翻譯。在西方,以爲主的宗教文化深刻影響着人們的語言表達,不僅影響到社會的經濟、政治、科學、哲學、文學、藝術等各個領域,還積澱在人們深層的文化心理意識中。而源於《聖經》的典故不僅在文學藝術作品中俯拾皆是,就是在商貿、科技等新聞報道中也比比皆是。

如:There are some good technical science tools onthe market today. However, you must remember that they are tools only, not “holygrails”.

如今市場上確實有一些不錯的技術科學交易工具。然而,你必須記住,它們僅僅是交易工具而已,不是使你百戰百勝的寶物。(沒讀過聖經的人很難理解“聖盃”的含義,因此採用了意譯。據中世紀傳奇,耶穌在最後的晚餐使用的杯子或盤子,後來成爲很多武士追尋的對象。)

可見宗教文化是構成英漢語言各自特色的重要方面,瞭解了宗教文化的差異,就能更準確地表達詞語的文化意義。

在翻譯過程中,上述例子大多采用了意譯的方法,實際上翻譯策略的選擇往往取決於譯者對於原語文化和目的語文化的態度和立場以及目的語讀者的理解能力,而譯者無論採取何種文化立場都應熟悉掌握原語和目的語兩種不同的文化語境,提高語境認知能力。

三. 結語

文化語境對翻譯而言,是一個重要的概念,翻譯家尤金·奈達曾指出:“ 對於真正成功的翻譯而言, 熟悉兩種文化甚至比掌握兩種語言更爲重要 ,因爲詞語只有在其作用的文化背景中才有意義。 ”作爲國際間科技信息和文化交流的重要手段之一,科技新聞語篇的翻譯是一種典型的跨文化交際活動,譯者同源新聞語篇的作者及譯文讀者之間的對話和交流是一種複雜的、以譯者的認知能力爲基礎的動態的活動。因此,在翻譯過程中,科技翻譯工作者需要努力提高語境認知能力,尤其是要加強文化意識,培養對文化信息的感應能力,提高科技新聞翻譯的質量。

參考文獻:

[1] Eugene A. uage and Culture: Context in Translating[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2001

[2] Peter Newmark. ATextbook of Translation[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2001

[3] 關孜慧。文化語境與翻譯[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3(3).

[4] 張健。新聞英語文體與範文評析[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4

[5] 劉其中。新聞翻譯教程[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

[6] 許明武。新聞英語翻譯[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3

[7] 田傳茂,許明武。報刊科技英語的積極修辭及其翻譯[J]。中國科技翻譯,2001(1)

>>>下一頁更多精彩的“英  英漢翻譯論文篇三:《試談高職非英語專業學生英漢翻譯教學現狀及對策》

隨着我國國際化、全球化的程度不斷提高,即使是大學和高職非英語專業畢業生在工作之後都須時常接觸中英語言轉換的工作。高職非英語專業的畢業生,如果進入運輸、物流、服務、財會等行業領域,工作中較強的英漢翻譯能力成爲必須。因此,如何加強高職高專非英專學生翻譯能力,應對工作崗位需求,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1 翻譯理論教學內容

對於高職高專非英語專業學生究竟是否應當介紹翻譯理論知識,抑或介紹何種翻譯理論,是目前高職非英專課堂上並不明確的內容。一些教師認爲,因面向的是非英語專業學生,不必介入翻譯理論知識的教學,主要側重句意、詞義的準確轉換即可;而一些教師則將某些翻譯專業使用的教學材料照搬到非英專學生的課堂,授課內容艱澀難懂,學生難以理解和接受。

高職非英語專業學生雖然並未將翻譯作爲專業,但如果完全不瞭解基本的翻譯知識,容易出現以下種種錯誤,因此,相應補充基礎的翻譯理論是必不可少的。

1.1 字典誤用

許多高職非英語專業學生,初接觸翻譯時最難處理的是與字典之間的關係。首先,字典不可不用。許多學生爲圖方便,看到常見的詞,往往直接將自己最熟悉的詞義譯出;或者一旦查到一種詞語的釋義,就不假思索地予以採納,最終造成詞不達意。確認詞義的之前,應當勤查字典,瞭解一個單詞的多種含義,最後做出定奪。但是,字典也不可全靠。另一個非英專學生的特點是有了字典就產生迷信,完全照搬字典釋義,以爲只要是字典裏查到的意義就是正確的;結果常常是翻譯腔盡顯,或者語言表達生硬艱澀。對此教師應當告知學生如何恰當調整詞義。“開譯之前,通讀全文是最緊要的……只有這樣,才能從大處着眼,小處着手,前後貫通”[1]。一個詞語的意義並非是孤立的,而是會因爲各種因素而產生變化。搭配關係、上下文、感情色彩以及專業背景等等都牽涉到詞義的選擇。因此在翻譯時應當多查詞義,通讀全文,綜合考慮多種關係,確定最適合的意義。

[例]If either party wants to renew the contract, it should submit a written notice to the other party three months prior to the expiration of the contract.

[誤譯]如果任何一個聚會希望重新開始這個合同,必須在合同期滿前三個月書面通知另一個聚會。

[分析]由於在選擇詞義上未經考慮,將“party”理所當然地翻譯爲“聚會”,導致整個漢語譯句不倫不類、不知所云。“party”的確有“聚會”的意思,但是英文原句談論的是與合同相關的內容,此句裏的“party”應該理解爲制訂合同的各方。同樣“renew”雖然也有“重新開始”的意思,但用在簽訂合同的情形之下,應譯爲“續簽”意義才更加確切。

[改譯]如果合同一方希望續簽合同,必須在合同期滿前三個月書面通知對方。

1.2 盲目忠實

有些高職非英語專業學生以爲最忠實就是最好的翻譯,其中對忠實最普遍的誤解就是不能多出一詞,不能減少一詞。但是,英文中有些隱含的意義,由於漢語表達習慣的要求,需要將這些意義明確地翻譯出來,這個時候我們需要採取增詞譯法。“此時所增加的詞語必須是譯文中在句法上、語義上、修辭上或習慣搭配上不可或缺的詞語”[2]。又因爲英漢兩種語言存在的?a href="">種植鉅歟恢鍾鎇嶽鐨枰拇視錕贍茉諏硪恢鍾鎇嶽鍩嵯緣枚嚶?這個時候我們就可以將不必要的表達在翻譯的過程中省略,保證譯文不出現無謂的重複,而這就是減詞譯法。   [例]Most of the issues concerning personnel management have been solved satisfactorily; only a few of secondary importance remain to be discussed.

[誤譯]大多數有關人事管理問題已經得到圓滿解決,只剩幾個次等重要性還有待討論。

[分析]如果完全按照原文將“secondary importance”翻譯成“次等重要性”,會讓人讀起來有些拗口,並且明顯感覺到某些信息的缺失。“重要性”顯然不能被量化爲“幾個”。“次等重要性”的意義可用一個形容詞“次要的”來表達。並且根據前一個分句提供的信息,此處有待解決的是“issues”,它們是可以被量化的。因此,在翻譯成漢語時應當將這部分信息補全,在“次要的”之後添上一個用以體現“issues”的名詞:“問題”。

[改譯]大多數有關人事管理問題已經得到圓滿解決,只剩下幾個次要的問題還有待於討論。

1.3 結構混亂

另一種對於翻譯忠實的不正確理解便是:英文原句的句子結構應當原封不動地照搬到中文譯文裏。然而,“英語句子主次分明,層次清楚,前後呼擁,嚴密規範,句式呈‘聚集型’(compactness)。”[3]主語不可或缺,謂語動詞是句子的中心。英語裏會使用體現詞性的標記方式和連接句子成分的表達方式使得句子的結構清晰明瞭。然而漢語則是一種不受形態約束的語言。漢語主謂結構的組合靈活豐富、複雜多變。此外,漢語中像定語(從句)、狀語(從句)、賓語(從句)等成分的位置也與在英語裏相比區別很大。因此,如果要將英文句子譯作漢語,句子結構的調整往往是必須。

[例]Party B has the right to cancel the contract with a written notice to Party A under the following conditions.

[誤譯]乙方有權利取消合同通過書面通知給甲方在下述情況下。

[分析]這是英語基礎比較薄弱的、剛接觸翻譯的同學容易出現的錯誤。他們爲了達到譯文的所謂“忠實”,常常原封不動地依照英文原文的語序傳遞原文信息,結果是整個句子意義混亂不清,讓人摸不着頭腦。在漢語裏,表示方式的狀語通常置於相應的中心詞之前。在這一句的英文裏,“with a written notice”這個伴隨狀語對應的中心詞應當是“cancel the contract”;而“under the following conditions”對應的中心詞應當是“has the right to”。在進行漢譯時應就此進行語序的調整,將這兩個狀語分別放置在中心詞之前。

[改譯]乙方在下述情況下有權以書面方式通知甲方取消合同。

2 語法教學與翻譯教學的分離

剛開始進入高職非英語專業課堂上,筆者常常遇到來自學生的問題是:“語法學習究竟有什麼用?”

在傳統英語課堂中,教師經常孤立地講解語法,更多地是將語法的學習與完成語法填空和選擇題相結合,讓學生形成了爲學語法而學語法,爲應付考試而學習語法的心態。針對這一現象,筆者開始將語法的學習和講解帶入翻譯課堂,結果發現對翻譯教學效果明顯。英語語言與漢語語言在句子結構和表達習慣上差異較大,尤其碰到結構較爲複雜的句子,在翻譯之前進行語法分析是十分必要的事情。如果語法掌握得不到位,不懂得利用語法知識去分析句子,在翻譯裏要麼無法對句子進行準確的理解,要麼譯文表達無法順暢地道。

[例]It is against the law in many cities to cross the street at any place except at the corner.

[誤譯]這是違反法律的,在許多城市裏在任意地方橫穿馬路除了在街角。

[分析]這一句的翻譯所有信息都沒有遺漏,算是忠實的翻譯,但是讀起來卻十分別扭。原因在於譯者沒有考慮到英語與漢語兩種語言的句子結構差異,並依此調整句子成分的順序;而是完全按照英文原文的語序直接翻譯成漢語,結果導致意義表達不順暢。這一句的英文使用了“it is+介詞短語+地點狀語+不定式”的結構。“it”只是形式上的主語,真正的主語是不定式的部分,翻譯成漢語的時候應該把這一部分提到主語位置。此外,在漢語裏,表達時間和地點的狀語往往要放置於句子的前端。

[改譯]許多城市裏,在街道拐角以外的任意地方橫過馬路,都是違法的。

3 翻譯課程應當涉及的題材

高職高專學生不論是在校內期間面臨英語考試,還是就業之後面對的英文材料,都涉及到各個領域和行業。因此,在課堂上,除了要掌握一般性文體的翻譯技巧之外,各種應用文體的翻譯方法也應當瞭解並精通。其它的文體在市面上所售的翻譯教材中大多有涉及,然而有一種出現在高等學校應用能力A級考試(Practical English Test for Colleges,簡稱PRETCO)翻譯考試裏的文體,在翻譯書籍內少有提到,即科普文的翻譯。爲了高職高專學生了解此類文體的特點,恰當翻譯該類材料,該文作出如下總結。

科普類文體結構嚴謹、條理清晰、行文規範、語體正式、邏輯清晰、陳述客觀。與其他的文體相比較,科普文最重要的功能是傳達相關信息。在翻譯過程中,信息的缺失、增加、偏差都會影響該功能的實現。科普文的翻譯應當注意以下幾點。

(1)科普文用詞用語規範,意在客觀、忠實、準確地傳遞原文的信息,很少使用充滿情感,刻意美化的語言表達形式。(2)與科技文不同,科普文是面向不具備專業知識的普通讀者普及科學知識,使用的語言儘量通俗易懂、簡潔明瞭,便於讀者的理解。(3)爲消除讀者對於科學知識的距離感,讓讀者樂於接受科普知識,科普文的語言表達往往輕鬆親切,意在與讀者建立良好的溝通關係。(4)爲了有利於讀者的理解,科普文往往避免冗長的複雜句,而是採用簡單的句式傳達科學內容。(5)與口語化的文體不同,科普文涉及科學專業的知識,語言需保持一定的正式性,不能過於隨意。(6)科普文面向的讀者是沒有專業背景知識的普通大衆,爲了讓讀者能夠更清楚地理解科普文表述的概念,有必要時可以進行信息的增補。   [例]Both PM 10 and PM 2.5 particles(顆粒)can cause health ver,PM 2.5 can have worse health effects than the bigger PM smaller particles are lighter and they stay in the air longer and travel 10 particles can stay in the air for minutes or hours while PM 2.5 particles can stay in the air for days or 10 particles can travel as little as a hundred yards or as much as 30 miles. PM 2.5 particles go even farther; many hundreds of miles.

[學生習作]

①PM10顆粒和PM2.5顆粒都會造成健康問題。②但是,PM2.5顆粒比PM10顆粒對健康造成的影響更糟糕更大。③這個小小的顆粒更亮,它們在空氣中停留的時間長也飄得更遠。④PM10顆粒在空氣中會停留幾分鐘或幾小時,但是PM2.5顆粒會停留幾天或者是幾周。⑤PM10顆粒可以蔓延到至少100碼或者更多30英里。⑥PM2.5顆粒甚至能漂浮的更遠,很多都能漂浮幾百公里。

[改譯]

②但是,PM2.5顆粒比體積更大的PM10顆粒對健康造成的影響危害更多。

解析:這一句的翻譯主要有兩處問題。首先,“worse”譯爲“糟糕”,有些過於口語化。另外,譯文錯將“bigger”理解成針對“effects”的修飾詞,譯爲“影響……更大”,屬於誤譯。“bigger”是修飾“PM10”的形容詞,翻譯時應置於“PM10”之前。

③PM2.5的顆粒體積更小,亮度更亮,在空氣中停留的時間更長,飄得也更遠。

解析:“小小的顆粒”這樣的語言描述太過隨意,沒有考慮到科普文要求語體正式規範的特點。此外,英文中“the smaller particles”回指的是上一句提到的PM2.5,這一信息最好在翻譯時明確化,以免造成理解的偏差。最後需要注意到的是,英文的原句裏使用了四個比較級“smaller、lighter、longer”和“farther”來描述PM2.5的特徵,在譯爲漢語時也可以採用四個用於比較的“更”字開頭的表達與之相對應。

④PM10顆粒在空氣中能夠停留幾分鐘或幾小時,而PM2.5顆粒可以停留幾天或者是幾周。

解析:這一句的原翻譯將表達能力的“can”錯譯爲表達可能性的“會”。另外,“while”在此句的英文原文中並非是強烈的轉折意義,譯作“但是”並不恰當。“while”更多地是起到對比的含義,譯爲“而”即可。

⑤PM10顆粒最近可飄散到100碼,最多可散播至30英里。

解析:首先,原句的用“蔓延”一詞描述PM10顆粒的漂移,不是十分恰當準確。另外,將“travel as little as…or as much as …”的結構按英文原文的形式譯成一個句子,不夠自然順暢,翻譯腔明顯。既然無法用一個句子恰當表達句意,不妨根據句子內容進行句子的切分。“as little as…”描述的是顆粒飄散的最近距離,“as much as…”指的是最遠距離。可依據句子包含的這兩部分意思將表達成兩個小句。

⑥PM2.5顆粒則能夠飄散得更遠,許多顆粒甚至能夠達到幾百公里。

解析:這一句英文原句理解的難點在於確認分號之後的“many”究竟是做“hundreds of miles”的修飾詞;還是作代詞,指代“many PM2.5 particles”。由於“many”之前的標點符號是分號,我們可以確認,分號之後應當是一個句子。句子就應當有主語和謂語,第二個分句的謂語據推斷是與前句相同,所以省略掉了。主語則應是“many”這個代詞,指代“許多PM2.5顆粒”。因此,第二個分句應當譯作“許多顆粒甚至能夠達到幾百公里”。

4 結語

高職非英語專業的英漢翻譯教學亟需改革,翻譯課堂上應當介紹基礎的翻譯技巧和知識,並指導學生在實際翻譯中恰當自如的運用。語法教學不應與翻譯教學分裂開來,語法應當成爲學生用來分析和理解英文原句的有效工具,並幫助他們順暢自然地完成漢語譯文。高職非英專的英漢翻譯課堂還應涉及多種領域的翻譯體裁,在教師介紹了各類實用類文體的特點和翻譯技巧之後,帶領學生利用這些知識進行各領域材料的翻譯。


猜你喜歡:

1.中英對照翻譯文章

2.英語美文欣賞中英對譯

3.關於英語翻譯專業畢業論文

4.畢業論文 英文翻譯

5.英漢語言對比論文優秀範文

6.關於英文本科生畢業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