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言學習 > 日語學習 > 日語中人稱的變化歷程究竟是怎樣的

日語中人稱的變化歷程究竟是怎樣的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9.56K 次

日語當中人稱代詞很不一樣,所以在學習上我們還是要清楚這些使用情況。但是相比於現代,在古代日本的人稱代詞還會更多。但人們平時基本上都是使用姓加“桑”的說法,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日語中人稱的變化歷程究竟是怎樣的。

ing-bottom: 95.31%;">日語中人稱的變化歷程究竟是怎樣的

人稱代詞所經歷的歷史變遷。首先是第一人稱。日語中對應第一人稱的詞彙實際上有很多。就我個人而言,少年時代便會區分使用「おれ」和「ぼく」了。有時還會開玩笑地說「おいら」或是「わし」。但是有了工作成爲一名社會人士以後,漸漸開始自稱「わたし」,正式的場合還會說「わたくし」。

僅僅看這些,表示第一人稱的詞彙就有很多種了。除此之外,作爲文章體,還有「小生」、「拙者」、「我輩」等表達,數不勝數。而在英語中只用“I”這一種,於此相比兩者有很大的差別。

「おれ」是「己」的簡稱,原本用於第二人稱,但不知從何時起開始用於第一人稱。而且在最初的時候無論男女都可以使用它。以現在這種形式固定下來並不是很久之前的事情。

「わたし」或者是「わたくし」,原本指的是與「おほやけ=公」相對的「私」,是一個表示私人事情的普通名詞。它轉變成第一人稱是在中世紀以後,《日葡辭典》中記載了相關用法。在現代也繼續使用它原義。

「わし」是「わたくし」的簡化形式,「あっし」、「わちき」、「あたし」、「あたい」等變形也在被使用。

「ぼく」就是「僕」,作爲貶低自己的一種表達方式在德川時代流傳開來,長時間地作爲男性用語,但是最近好像有越來越多的女性開始使用「ぼく」。

上古時代,指代第一人稱的代表性詞語有「あ」、「あれ」、「われ」等。在古事記中也記載了日本武尊稱因思念自己的妻子,使用了「あつま」。意思是這是我的妻子啊。「われ」有時還會被用於斥責對方,這和「おのれ」是相同的用法。

第二人稱的表達方式更爲多樣。以「きみ」、「あなた」爲首,有「あんた」、「お前」、「てめえ」、「きさま」,除此之外還有作爲書面語使用的「貴殿」、「そなたさま」等。

「きみ」原本是用於指代高貴之人的普通名詞。「君が代」(きみがよ)的意思是天皇治世。這個詞飽含了對對方的敬意,漸漸作爲第二人稱開始使用。「あなた」有表示非常遙遠的地方之意,有一種不敢直接面對對方的心情,所以作爲第二人稱使用。

在上古時代,表示人稱的代表性詞語有「な」、「なれ」。「なんじ」就是由此轉變而來的,所以主要用於漢語表達中。與至今保留下來的「われ」體系的語言相比,這些表達已經沒有人再使用了。果然,提及對方的語言有一種魔力,那種程度讓人們所顧忌,所以就不再長期使用了。

與第一人稱、第二人稱相比,指代第三人稱的代名詞非常少。現代日語中,指人一般用「彼」(他)、「彼女」(她),指物、事情一般用「それ」的吧。「それ」原本是表示場所位置關係的代名詞,與「これ」相對。可以說「かれ」也包含着與「これ」相對的含義。

正因爲如此日語中的人稱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