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英語閱讀 > 英語閱讀理解 > 端午節特刊:英語話屈原

端午節特刊:英語話屈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9.77K 次

公元前277年,屈平66歲,他已不再是那個會寫出全世界最美麗的愛情詩的青年,而成了一個面容憔悴、臉色灰暗的老人。一位漁父問他何至落魄至此,他回答說:“舉世皆濁我獨清,衆人皆醉我獨醒。”

後人提起他時,通常以字敬稱,稱他爲屈原。實際上他字原,名平。

端午節特刊:英語話屈原

1.屈平的姓名檔案

姓(Ancestral name):羋(Mǐ)
氏(Clan name):屈(Qū)
名(Given name): 平(Píng)
字(Courtesy name ):原(Yuán)
自名(Alias Given name):正則(Zhengze)
號/別字(Pseudonym):靈均(Lingjun)

2.屈平生平簡介

如果你想向外國朋友介紹文青屈平,小編現在就教你一些實用的英文表達!

屈平是兩千多年前戰國時期(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的一位楚國(State of Chu)官員,也是古代中國最偉大的詩人之一(one of the greatest poets of ancient China)。他是楚國王室宗親(a member of the Chu royal clan),曾是備受楚懷王信任的“左徒”(可以譯爲minister,也可以再解釋一下:He was a trusted, favored counselor of the ruler of Chu)。他的詩歌充滿原創性和瑰麗的想象(His verse is highly original and imaginative)。

3.《離騷》選段英譯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Long did I sigh and wipe away my tears,
To see my people bowed by griefs and fears.

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Since my heart did love such purity,
I'd not regret a thousand deaths to die.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
The fallen flowers lay scattered on the ground,
The dusk might fall before my dream was found.

4.屈平詩歌賞析

《九歌·山鬼》
The Mountain Spirit (A Verse in "Nine Songs")

“山鬼”,即山中之神。通常被認爲是一位女神。有研究者認爲,本詩講述了一場“人神戀愛”,即山鬼愛上了人間的公子的故事。也有研究者認爲,按先秦祭祀禮俗,巫者降神必須先將自己裝扮得與神靈相貌、服飾相似,神靈才肯“附身”受祭。本詩以裝扮成山鬼模樣的女巫,入山接迎神靈(公子)而不遇的情狀,來表現世人虔誠迎神以求福佑的思戀之情。

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帶女蘿。
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
There seem to be a lady in the deep mountain,
Clad in creeping vine and girded with ivy,
With a charming look and a becoming smile.
"Do you admire me for my lovely form?"

乘赤豹兮從文狸,辛夷車兮結桂旗。
被石蘭兮帶杜衡,折芳馨兮遺所思。
餘處幽篁兮終不見天,路險難兮獨後來。
She rides a red leopard - striped lynxes follwing behind -
Her chariot of magnolia arrayed with banners of cassia,
Her cloak made of orchids and her girdle of azalea,
Calling sweet flowers for those dear in her heart.
"I live in a bamboo grove, the sky unseen
The road hither is steep and dangerous; I arrive alone and late."

表獨立兮山之上,雲容容兮而在下。
杳冥冥兮羌晝晦,東風飄兮神靈雨。
留靈脩兮憺忘歸,歲既晏兮孰華予?
"Alone I stand on the mountain top
While the clouds gather beneath me.
All gloomy and dark is the day;
The east wind drifts and god sends down rain.
Waiting for the divine one, I forget to go home.
The year is late. Who will now bedeck me?"

採三秀兮于山間,石磊磊兮葛蔓蔓。
怨公子兮悵忘歸,君思我兮不得閒。
"I pluck the larkspur on the mountain side,
The rocks are craggy; and the vines tangled.
Complaining of the young lord, sadly I forget to go home.
You, my lord, must be thinking of me; but you are too busy to come,"

山中人兮芳杜若,飲石泉兮蔭松柏,
君思我兮然疑作。
The lady in the mountain, fragrant with sweet herb,
Drinks from the rocky spring, shaded by pines and firs.
"You, my lord, are thinking of me, but then you hesitate."

雷填填兮雨冥冥,猨啾啾兮狖夜鳴。
風颯颯兮木蕭蕭,思公子兮徒離憂。
The thunder rumbles and the rain darkens;
The gibbons mourn, howling all the night;
The wind whistles and the trees are bare.
"I am thinking of the young lord; I sorrow in vain."屈原:一位文青的政壇演繹

文/侯瑋萍

1.

公元前319年,23歲的文青小夥屈平,正式被任命爲楚國的“左徒”。

戰國,雖然被盛讚爲中國古代最爲激情燃燒的歲月,但純以GDP論英雄的話,楚國可能也就相當於一個股份有限公司,而且是剛上創業板的那種。但左徒這個官職,可的確是個非常了不起的官兒,它僅次於“令尹”,是整個楚國的二把手,放到現代公司裏,即使不是副總,起碼也是位開奔馳的總經理助理。

更加難能可貴的是,少年屈平已經是一位享有盛名的作家,尤擅描摹愛情。看看他24歲的作品:“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嫋嫋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九歌·湘夫人》)”絕唱一出,技驚四座。連後世的杜甫都是他的粉絲。如果那時有新概念作文,多情的少年屈平完全有望成爲家喻戶曉粉絲衆多的楚國屈小四。

不過屈平選擇的並非一支文人的筆,而是一條帝國經營的路。他的政治目標簡單概括來說就是:讓楚國富國強兵,稱霸天下。當時戰國七雄逐鹿,大家都蠻拼的,陽謀陰謀可勁兒地使,陰死你不但不償命,還會被載入史冊。可想而知當時的楚國文官非但不是個閒散肥差,還是個勞神累心連帶搭命的活兒。

爲什麼明明有一顆柔軟的詩人心,卻偏要去幹甩膀子玩謀略的政客呢?

屈平祖上是楚國王室宗親,出身顯貴。《離騷》開篇就說:“朕皇考曰伯庸。”意思是“我親愛的父親哪,名叫伯庸”。說的好像李剛一樣霸氣,但在現存的史書上,卻幾乎找不到任何有關“伯庸”的事蹟。所以學者猜測,伯庸是一位沒落的貴族。

這就很好解釋了。屈平雖然是楚懷王的遠親,但他並不是含着金湯匙的官二代,而是個出身沒落家族的少年。他選擇從政,也許是爲了重振家族的榮光,也許是對高高在上的楚懷王少年式的崇敬,也許是一種強烈的改變舊現狀的慾望。無論如何,這是一種終其一生不曾改變的信念,使他帶着詩人的熱情,堅定地跨入了戰國的爾虞我詐明槍暗箭。

嗯,本質上,應該就是這樣。

2.

想要一統天下,23歲的屈平,面臨着極其複雜的國際形勢。

天下諸侯國衆多,又有七雄並立,但事實上真正有實力幹架的強國只有齊、楚、秦三家。楚國恰好夾在秦、齊之間,選擇與哪一國結盟,事實上決定着三國的未來勢力。所以,楚國既是秦、齊的拉攏對象,又是打擊對象。到底該何時與何人結爲盟友,的確是個有夠糾結的問題。

楚國內部也沒有統一意見,大家分成兩派:一派主張親近強大的秦國,代表人物是楚懷王的小兒子子蘭。另一派主張聯齊抗秦,代表人物就是屈平。屈平的外交戰略是:秦國現如今過於強大,楚國只有同齊國聯合起來,才能制衡於秦,使其不敢輕舉妄動,從而確保自己的安全。

而對內,屈平主張變法。他想要效仿秦國的商鞅變法,令“太子犯法與庶民同罪”。屈平曾在許多詩篇中提到自己的內政抱負:擬定新法,令政治清明,君王重用賢能之臣而非腐敗的貴族,被重用的臣子竭忠盡智。這樣一來,國家必將富強。(這也是秦國崛起的祕訣。)

聽上去真的是蠻有道理的,大局觀啊,有木有?但是選擇這種方式通關,確實是不折不扣的Hard模式。意味着剛入朝廷的屈平同學要以一己之力對抗貨真價實的官二代子蘭,以及所有享有特權的楚國貴族們。

想象一下,一個由一羣老人統治的大家族固守一個制度已經多年。突然一個毛頭小夥兒跳出來吶喊:“我們這樣下去是不行滴,我們搞個新法吧!老傢伙們如果犯了法,也要受刑的呦!對了還有還有,我們不要再討好西鄰那家有錢人了,我們和東邊打漁的聯合起來對付他們吧!”

屈平同學喂,你確定你不是在開玩笑?哦,順帶說一句,商鞅最後被車裂了。你是知道這事兒的吧?

對於這個問題,屈平數年後在《離騷》中做出了回答:“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3.

公元前319年,24歲的屈平說服了楚懷王,親自出使齊國。僅僅一年後,除了秦國外的戰國五雄皆與楚國結盟,並公推楚懷王爲縱約長。史稱“六國合縱”。

此時,屈平的畢生勁敵也悄悄浮出水面。

這位勁敵也不簡單。有個大家都聽過的成語,叫“朝秦暮楚”,就是專門用來描述這位仁兄張儀的。

張儀剛出道時,曾經想在楚國大展身手,可惜楚王並不怎麼把他放眼裏。於是他去找楚懷王告別。說自己反正沒用,不如投靠韓國算了。楚懷王說那你就收拾收拾去吧,慢走不送。張儀說:大王就沒有什麼有求於韓的嗎?楚懷王說你開神馬玩笑啊,黃金珍珠象牙我有的是。張儀說:原來大王不好美色啊!佩服佩服,不過中原的美女可是真美啊,往巷口一站,美得就好像天仙下凡啊……

楚懷王雖然叫懷王,但一聽美女馬上懷就亂了。咳咳,既然如此,你就爲寡人尋幾隻來吧,喏,這些珠寶你拿去,權當路費……噓,可別讓夫人知道。

張儀這邊兒答應着,那邊兒趕緊想辦法讓楚懷王的兩位夫人都知道知道。兩位夫人知道了果然大爲驚恐,怕自己地位不保,又送給張儀不少黃金……

你以爲賺得盆滿鉢滿的張儀可以就此拜拜了?錯!

臨行前,張儀求楚懷王賜宴踐行,並邀兩位夫人一起飲酒。兩夫人剛一現身,張儀忙不迭地請罪:“我對大王犯有死罪啊!我走遍天下,從來沒見過像兩位夫人這麼美的女人啊!我還滿世界找什麼啊,最美的女人就在大王宮裏啊!”(《戰國策·張儀之楚貧》)

這就叫水平啊!一席話,讓所有人都受用至極。後來,張儀終究離開楚國,投靠了強大的秦國。

張儀和屈平最大的不同,就是張儀很理性。他清楚地看到並利用了楚懷王人性的弱點。而且,他對任何一個國家都不抱有理想主義的忠誠和熱情,在戰國亂世裏,他尋求的僅僅是個人的利益,和現實的利益。

之後那些年,在與張儀的謀略對決裏,我們都知道,屈平並不太意外地輸了。

如果我們讓時光快進到40多年後,我們會見到66歲的屈平,他已經不再是那個會寫出全世界最美麗的愛情詩、居於萬人之上運籌帷幄的青年,而成了一個面容憔悴、臉色灰暗的老人,一生顛沛而不得志。一位漁父認出了在江邊流浪的他,問他何至落魄至此,他回答說:舉世皆濁我獨清,衆人皆醉我獨醒。

如果說清是無私,醒是站在高處、看透大局,屈平的確是清醒的。

這時漁父說:“既然全世界的人都渾濁,那你爲什麼不乾脆在裏面和稀泥呢?既然別人都醉了酒昏沉沉的,那你爲什麼不混在其中連酒帶渣喝個酩酊大醉呢?你爲什麼非要把事情看得那麼透徹,爲什麼非要讓自己的言行那麼清高、那麼與衆不同呢?”

屈平大笑,卻無言以對。

縱觀歷史,你會發現,從某個角度,似乎沒有人是對的,也沒有人是錯的。只有一個又一個的選擇。像屈平和張儀這樣,一生態度果決黑白分明的人其實不太多。大多數人都在酒杯內外沉沉浮浮,遙望灰色的虛空,追問“大道”到底是什麼,真理又到底存不存在。這時的我們既是張儀,又是屈平。

4.

公元前319年屈平使齊後,齊楚兩強聯合,令秦國十分頭疼。這時張儀站了出來:“我保證擺平這事——但是,大王,您要出點血啊。”

於是,公元前313年,秦國做了一項極富創意的試驗:給政客足夠的錢,看看他能幹出什麼。

答案簡單到只有一個字:賄。張儀揹着一座金山(秦國百姓的稅)來到楚國,然後將金子雨砸向楚懷王的兒子子蘭、夫人鄭袖、重臣上官大夫、司馬子椒等人。這個舉動,怎麼說呢,就好像有個大傻子一樣的人帶着幾億元美金跑到時代廣場喊:送錢啦,送錢啦!哪位親敢說屈平腦袋進水的,給1000,敢說屈平人品有問題的,給10000,敢說屈平私通後宮的,給100萬!現付哦!

管他針對的是屈平還是屈凹,有真金白銀擺在那裏,張儀不出所料地笑到了最後。說楚懷王的老婆孩子和下屬存心想置大王於水火倒也未必,但張儀太懂世俗中人的心:大家都懶得去思考太大太遠的事兒,也實在難以抵禦擺在眼前的誘惑。

更何況,才華橫溢,身居要職,鼓吹變法,合縱六國,年紀輕輕的屈平實在是太鋒芒畢露了,楚懷王身邊的一衆大臣,夜深人靜時誰心中不曾翻騰過?

這一年,屈平29歲。見疏而作《離騷》。

《離騷》中有這樣一句:“衆女嫉餘之蛾眉兮,謠諑謂餘以善淫。”

狠狠坑了屈平一把後,張儀面不改色地面見了被自己坑過一次的楚懷王,試圖說服他與齊斷交,與秦結盟。

張儀講的道理也好理解:“我家秦王嘛,早就看齊國不順眼了。齊秦兩國原有婚姻之約,沒想到小齊子居然出手打起親家了!秦王大哥怎能嚥下這口氣?必須好好教訓教訓這小子!我們兩傢俬怨,到時您能不能別插手?事成後我們送給您六百里土地做謝禮!還有啊,如果您能和齊國絕交,秦國保證和楚世世代代爲兄弟!”

“況且,秦齊交戰,必能削弱齊國力量。楚王您白得六百里地不說,還能與強秦結盟,今後您還會把小齊子放眼裏嗎?”

站在別人立場上,替別人把問題考慮得週週到到,最終解決的卻是自己的問題。這真是張儀安身立命的大本事。

後面的故事不用說也知道了。楚王輕信張儀,屈平死諫無果。楚國絕齊聯秦。當楚國興沖沖地派使臣前往秦國索要六百里土地時,秦王拒見使臣,張儀稱病不出。楚懷王此時仍不醒悟,反而充分發揚了自我批評精神:“是不是秦國覺得寡人與齊國斷交斷得還不夠徹底?”

於是楚懷王索性加派人馬,趕赴齊國,在都城外大罵齊王,極盡侮辱之能事。

這下好了,楚國跟齊國徹底玩完了。

這時張儀的“病”也終於好了,一出門就看到楚國使者還在眼巴巴等着。然後,張儀就說了整部戰國史中最具戲劇性的一句話:“六百里……是什麼鬼?哦哦,原來你們要地啊。我這兒有秦王賜給的六裏封地,就把它獻給你家大王吧!不謝啊!”(《史記·張儀列傳》)

六裏大約相當於3000米。大家小時候練過長跑吧?兩個男生1500米接個力就跑完了。

楚懷王當然,毫無意外地,氣瘋了,他在暴怒中宣佈與秦絕交,並出兵伐秦。結果,腹背受敵。齊國哪裏受得了被指鼻子罵?早已和秦國結盟,共同伐楚。楚懷王無奈之下複用屈平,試圖修復齊國關係。

經歷了這一次大變,楚國元氣大傷。“人爲刀俎,我爲魚肉”這八個字,可以用來描述後幾十年的楚國。楚懷王經歷了數次戰亂,最終被秦王騙去“做客”,公元前296年客死他鄉。兩年後,太子即位,聽信羣讒之口,復逐屈平。

還要多提一句。懷王客死後,昔日的文青屈平爲楚懷王作詩《招魂》,假託神巫之口,祈禱懷王靈魂安然回到故鄉。

“湛湛江水兮,上有楓。目極千里兮,傷春心。魂兮歸來,哀江南。”

清澈湛藍的江水旁,有着成片的楓林搖曳;縱目千里,飽滿的春色反而引起心中搖盪不止的悲傷。魂啊,你回來吧,趕緊回到悽悽江南,回到你的故鄉吧。

公元前277年農曆5月5日,屈平自沉汨羅江。終年66歲。

50年後,楚國覆滅。

5.

端午節在屈平生活的時代之前就已經存在。可就因爲傳說屈平是在五月初五這天自沉的,端午就成了人們祭祀他的專門節日。

後人提起他時,通常以字敬稱,稱他爲屈原。實際上他字原,名平,是兩千多年前的一位文學家兼理想主義者。

他曾提起的關於理想與現實的討論,直到今天,仍在繼續。正如余光中所說,“那淺淺的一灣汨羅江水,灌溉着天下詩人的驕傲。”就在一羣詩人臨江憑弔理想的同時,江邊也有無數漁父,在滔滔滄浪裏勞作不息。

【參考文獻】

司馬遷《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劉向《新序·節士》
楊雨《魂兮歸來:聽楊雨講屈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