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英語閱讀 > 英語文化 > 對外漢語教學初級漢語語言項目

對外漢語教學初級漢語語言項目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5.22K 次

初級漢語語言項目(400學時)
一.第一階段
(1)基本語序:主語+謂語+賓語:我學習漢語。/ 我很忙。
(2)“是”字句(一):我是學生,我不是老師。
  (3)“是”字句(二):這本書是我的。 / 這本書是新的。
    (4)“有”字句:我有漢語書,沒有英語書。
(5)形容詞謂語句:我很忙,他不忙。
(6)動詞謂語句:我學習漢語,不學習英語。
(7)名詞謂語句:我北京人,他不是北京人。/ 現在八點十分,不是九點十分。
(8)主謂謂語句:我身體很好。/ 他學習很努力。
(9)雙賓語動詞謂語句:老師教我們漢語。/ 我問老師一個問題。
(10)用“嗎”的疑問句:你是學生嗎?/ 你忙嗎?
(11)用疑問代詞的疑問句(不能用“嗎”):他是誰?/ 這是什麼書?/ 你去哪兒?
(12)正反疑問句:1。你是不是中國人?/ 你去不去商店?/ 你忙不忙?
                  2.你是中國人不是?/ 你有沒有詞典?/ 你有詞典沒有?
(13)用“還是”的選擇疑問句:你喝咖啡還是啤酒?/ 你去商店還是(去)書店?
(14)用“幾”和“多少”的疑問句:你有幾本書?/ 這本書多少錢?
(15)用“------,好嗎?”提問:我們去商店,好嗎?
(16)定語:1.的+名詞: 這是我的書,那是王老師的書。(領屬關係)
2.不用“的”:這是中文書。/ 他是漢語老師。(說明性質)
                           他是我爸爸。/ 那是我們學校。(親屬或單位)
3. 數量詞、指示代詞作定語:他有一箇中國朋友。/ 這本詞典很好。/
(17)狀語:1.副詞作狀語:我常去商店。
2.雙音節形容詞作狀語(常用“地”):我們努力(地)學習漢語。
3.單音節形容詞作狀語(不用“地”):你快走!/ 我要多聽多說。
4.介詞短語作狀語:我在中國學習。/ 我在他那兒看電視。/
                                我從美國來。 / 我跟他一起去商店。/
(18)表示存在的“在”、“有”、“是”:
1.人 / 事物+在+處所:他在學校。/ 我的本子在老師那兒。
2.處所+有+人 / 事物:教室裏有三個人。/ 教室前邊有一個圖書館。
3.處所+是+人 / 事物:教室裏是留學生。/ 教室前邊是一個圖書館
(19)程度補語:動詞+得 / 不 + 形容詞
1.動詞後沒有賓語:他學漢語,他學得很好。你學得好不好?
2.動詞後有賓語的三種形式:他學漢語學得很好。(重複動詞)
漢語他學得很好。 (賓語提前)
他漢語學得很好。 (賓語提前)
(20)稱數法:1。十進法 2。錢的計算
(21)年、月、日、星期、時的順序
(22)能願動詞:想、要;會、能、可以;應該、必須
(23)方位詞:上、下、裏、外、前、後、左、右、東、西、南、北(邊、面)
(24)量詞:個、本、張、把、件、節、口、篇、位、些、公里;
元(塊)、角(毛)、分; 點(鍾)、刻、分
(25)連詞:和、跟、或者、還是---- // 介詞:在、從、跟、給、往、向、對
二.第二階段
(1)動態助詞“了”:動詞+了(表示動作完成):
1.昨天我去了書店,他沒有去書店。 (過去:動作已經完成)
2.明天我吃了早飯去書店。 (將來:動作1完成後將會出現動作2)
3.每天我吃了早飯就去學校。 (平時:動作1完成後出現動作2)
(2)語氣助詞“了”(一):句子+了(“了”在句尾,表示事情已經發生):
1.現在他去書店買書了。
2.昨天你去書店了沒有?(正反問)
(3)語氣助詞“了”(二):名詞 / 形容詞 / 句子+了(表示變化):
1.春天了,天氣暖和了。
2.他現在是大學生了,可以獨立生活了。
(4)表示很快會發生:“要---了、就要---了、快---了、快要---了”:
1.要下雨了。/ 新年快到了。/ 汽車快要開了。
2.我明天就要(*快要)回國了。(“快要”前不能用時間詞語)
(5)動態助詞“了”+ 數量詞 + 語氣助詞“了”(可能繼續,或不再繼續):
1.我學漢語學了一年了,我還要學一年。
2.我學漢語學了一年了,現在不學了。// 我已經寫了回信了。
(6)動態助詞“着”:動詞+着(表示動作或狀態的持續):
1.外邊下着雨,颳着風。 (動作的持續)
2.教室裏的窗開着,門關着。 (狀態的持續)
(7)動態助詞“過”:動詞+過(表示過去的經歷):
我去過日本,沒有去過美國。/ 你去過北京沒有?(正反問)
(8)表示動作的進行:“在、正、呢、在---呢、正(在)---呢、---着---呢”:
他在看書(呢)。/ 他正看書呢。/ 他看書呢。/ 外邊(在/正)下着雨(呢)。
(9)連動句(有兩個以上的動詞):
昨天他去書店買了一本書。(“了”在最後一個動詞的後面)
(10)兼語句:第一個動詞是表示要求、命令的“請、讓、叫”等:
A請 / 讓 / 叫 B + 動詞
我請他來。/ 老師讓學生寫作文。/ 爸爸叫兒子去買東西。
動詞:懂、見、完、到、開、上、給、在、成
(11)結果補語:動詞+<
形容詞:對、錯、好、清楚------
1.這篇課文我看懂了,那篇課文我沒看懂。(動詞)
2.這個字我寫對了,那個字我沒寫對。 (形容詞)
(12)簡單趨向補語:
由一個趨向動詞充當:上、下、進、出、回、過、起、來、去。
動詞後有賓語,趨向補語是“來 / 去”:
1.賓語是處所詞語:動詞+處所詞語+來 / 去。
明天他回北京來。// 剛纔他進圖書館去了。
2.賓語是事物詞語,有兩種形式:
* 表示完成:動詞+來 / 去+事物詞語。
昨天我借來一本書。// 他拿去了那支筆。
* 表示將來或要求:動詞+事物詞語+來 / 去。
明天去他家,我會帶禮物去。// 客人已經來了,你快倒茶來!
(13)複合趨向補語:動詞+上、下、進、出、回、過、起 + 來/去:
1.處所賓語應該在“來/去”前:他走回家去了。
2.表示完成,事物賓語前有數量詞,一般有兩種形式:
他拿出來(了)一本書。// 他拿出(了)一本書來。
3.表示完成,事物賓語前沒有數量詞:他拿出書來(了)。
4.表示將來或要求:明天他會買回(一斤)米來。// 你拿出書來!
(14)可能補語(表示能力或可能):動詞+得/不+結果補語 / 趨向補語:
1.這本書我看得懂 // 這個字我看不清楚 // 這個包放得下10本書嗎?
2.他們明天回得來,我們明天回不來。
你病了,不能出去。(禁止) // 我知道,但是不能說出來。
比較<
外邊在下大雨,我沒有傘,出不去。// 我知道,但是說不出來。
(15)時量補語:動詞+時量補語(動作持續多長時間):
1.持續性動詞有三種形式:我學漢語學了一年。 (重複動詞)
我學了一年(的)漢語。(動詞+時間+賓語)
漢語≒我學了一年。 (賓語提前)
2.非持續性動詞的形式: 他離開中國一年了。 (動詞+賓語+時間)
3.賓語是人稱代詞的形式:我等他等了十分鐘。/ 我等了他十分鐘。
4.副詞或能願動詞在重複的動詞前:我學漢語只(要)學一年。
(16)動量補語:動詞+動量詞“次、遍、下---”:
1.動詞+動量詞+事物賓語:我看了一次電影。/ 他看了一遍課文。
2.動詞+人稱代詞賓語+動量詞:昨天,我找了他三次。
(17)用“比”字句表示比較:
1.A比B+形容詞:我比他高。/ 我不比他高。
2.A比B更 / 還+形容詞 / 心理、認知類動詞(喜歡、覺得、認識---):
我很高,他比我更 / 還高。
我喜歡鍛鍊,他比我更 / 還喜歡鍛鍊。
3.A比B+形容詞+數量 // 一點/一些 // 得多/多了:
我比他高五公分 //一點/一些 //得多/多了。
4.A比B早 / 晚 // 多 / 少+動詞+數量:
我比他早來五分鐘。/ 我比他多學了三篇課文。
5.A比B+動詞+程度補語,有兩種形式:
我比他來得早(一點/一些 //得多/多了)。
我來得比他早(一點/一些 //得多/多了)。
(18)用“A跟B(不)一樣+(形容詞)”表示比較:我跟他(不)一樣高。
(19)用“A有(沒有)B這麼/那麼+形容詞”表示比較:
他有我這麼高。/ 我沒有他(那麼)高。
(20)“把”字句:
1.形式:主語+把+賓語(受事)+動詞+其他成分
2.語義(致使):說明移動、變化、產生的結果
例:我關了門——我把門關了。
3.動詞+“了”、“結果補語”、“趨向補語”、“賓語”等,不能用可能補語。
我把門關了。/ 我把作業做完了。/ 你把箱子拿上來。/ 你把這本書給他。
4.賓語一般是確指的、雙方都知道的:你把這本書(*一本書)給他。
5.能願動詞 / 否定詞 / 時間副詞在“把”的前邊:
我要(沒)(已經)把這本書給他。
6.動詞後有結果補語“在、到、給、成、作”,一般要用“把”字句:
我把汽車停在學校門口。/ 我把汽車停到學校門口。/ 我把書還給老師。
我把這本英文書翻譯成中文。/ 王老師把學生看作是自己的孩子。
(21)被動句:
1.“被”字句:主語(受事)+被 / 讓 / 叫 +賓語(施事)+動詞+其他成分
我的詞典被(他)借走了。 (有時施事可以不出現)
我的詞典被人借走了。 (有時用“人”,表示不易或無法說明的施事者)
2.意義上的被動句(無標誌):
信寫好了。// 練習做完了。
(22)存現句:處所+動詞+名詞
1.表示存在:牆上有(掛着)一幅畫。
2.表示出現:前邊來了一個人。
3.表示消失:停車場上開走了一輛車。
(23)結構助詞“的”(二)作定語:動詞 / 動詞詞組 / 主謂詞組+的+名詞:
這是我買的書。 / 看電影的人很多。 / 這是我們學習的教室。
(24)結構助詞“地”:
1.雙音節形容詞作狀語,一般要用“地”:他高興地說:“小王要來北京了。”
2.單音節形容詞作狀語,一般不用“地”:你快走!
3.形容詞前有程度副詞,一般要用“地”:他們很認真地學習。
(25)“是---的”(一):
強調已經發生的動作的時間、地點、方式等:
他是昨天來的。 / 他是從北京來的。 / 他是坐飛機來的。
(26)動詞重疊:
1.形式:單音節:AA 雙音節:ABAB
2.語義:短時、嘗試、反覆、輕鬆
3.還沒有發生,單音節動詞之間可用“一”:這個問題,我要想(一)想。
4.已經發生,單 / 雙音節動詞之間要用“了”:這個問題,我昨天想了想。
5.雙音節動詞之間不能用“一”:這個問題,我們要研究(*一)研究。
6.表示“正在”的意思,動詞不能重疊:他正在聽(*聽聽)音樂。
(27)形容詞重疊:表示程度加深和加強描寫的作用,所以不再接受程度副詞的修飾
1.單音節:AA // 雙音節:AABB
2.雙音節形容詞重疊作狀語,後邊常用“地”:你應該認認真真地學習。
3.單音節形容詞重疊作狀語,“地”可有可無:你慢慢(地)說。
4.重疊的形容詞前不能用“很”:他把房間打掃得乾乾淨淨(*很乾乾淨淨)。
5.單 / 雙音節形容詞重疊作定語,或單獨作謂語,後邊要用“的”:
一雙大大的眼睛 / 一本乾乾淨淨的書 / 他的臉紅紅的 /他們都高高興興的。
●不是所有的形容詞都可以重疊,形容詞能不能重疊主要是習慣問題
(28)名詞重疊:我年年都來中國。// 家家都有電視機。
(29)量詞重疊:個個學生都很努力。// 他次次都騎自行車來。
(30)數量詞重疊:
1.ABAB(表示方式):老師把生詞一個一個寫在黑板上。
2.一BB(表示很多):一輛輛汽車開過去。
(31)指示代詞“每”:
1.常用“每---都---”的說法:我每天都鍛鍊。
2.“每”+量詞+名詞(人、家、年、月、日、天等除外):每個學校 / 每張紙
(32)序數:第一 / 第二次 / 第十課 / 第六教學大樓
(33)概數:
1.相鄰的數目:我有三、四本詞典。
2.用“幾”表示不確定的數目:他有幾十本詞典。
3.用“多”表示不確定的零數: 數詞後是“0”:---多+量詞:三十多斤
數詞是“1~9”:---量詞+多:三斤多
(34)分數和百分數:二分之一 // 百分之八十
(35)倍數:三的五倍是十五 // 十五是三的五倍 (一倍、兩倍)
(36)“就”和“才”的區別:
1.“就”表示早、快:學校八點鐘上課,他七點半就來了。
2.“才”表示晚、慢:學校八點鐘上課,他八點半纔來。
(37)“又”和“再”的區別:
1.表示“過去”重複用“又”:他前天來了,昨天又來了。
2,表示“將來”重複用“再”:今天我來了,明天我要再來。(還要來)
3.表示“有規律”地重複:明天又是星期天了。// 明天他又要來。
(38)副詞“就”強調正是如此:
A:你是王華嗎?B:我就是。 // A:你住在哪兒?B:我就住在這個賓館。
(39)“有一點兒”和“一點兒”的區別:
1.有一點兒+形容詞(有“不如意”的意思):這本書很好,可是有一點兒貴。
2.有一點兒+動詞:他們想去公園,我也有一點兒想去。
3.動詞+一點兒(賓語):明天我要去商店買一點兒東西。
4.形容詞+一點兒(比較):昨天20度,今天冷一點兒。
(40)一A比一A + 形容詞/動詞:天氣一天比一天熱了。/ 他一次比一次說得好。
(41)“從---起”和“從---到---”,表示時間或地點:
1.從今天起,我們學習第十課。// 從下一站起,還有兩站就是上海圖書館。
2.從六月到八月是夏天。// 從這兒到那兒很遠。
(42)越---越---:
1.同一個主語:風越刮越大。
2.主語不同: 老師越說,我越不明白。
(43)越來越---:
1.冬天到了,天氣越來越冷了。
2.我越來越喜歡音樂了。(心理、認知類動詞)
(44)一---就---(第一個動作發生後,第二個動作馬上發生):
1.同一個主語:我一下課就回家。
2.主語不同: 老師一說,我就明白了。
(45)除了---以外:
1.表示加合:他除了學漢語以外,還學英語。/ 除了他以外,我們也去過北京。
2.表示排除:除了他以外,我們都去過北京。
(46)量詞:包、杯、倍、遍、層、場、次、袋、度、封、輛、米、畝、匹、片、瓶、
圈、臺、條、下(兒)、只、種、座
(47)複句:
因爲---所以--- 雖然---但是--- 一---就--- 如果---就-- 不但---而且---
                              

對外漢語教學初級漢語語言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