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英語閱讀 > 英語文化 > 英美語言文化詞典與跨文化交際能力

英美語言文化詞典與跨文化交際能力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7.13K 次
英美語言文化詞典與跨文化交際能力
摘要 英語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一部好的英美語言文化詞典對於提高英語學習者跨文化交際能力有重要作用。筆者通過動機、知識和技能三個層面的分析,認爲《簡明英美語言與文化詞典》是一部集時代性和實用性爲一體的語言文化詞典。
  關鍵詞 英美語言文化詞典 跨文化交際能力 實用性
  
  隨着我國英語教學的發展,培養英語學習者的跨文化交際能力越來越受到關注。2000年5月,《高等學校英語專業英語教學大綱》在教學原則中首次提出了“注重培養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內容。2004年1月,教育部頒佈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也在教學性質和目標以及教學要求中提出了跨文化交際方面的內容。不瞭解一種語言所承載的文化,就無法運用語言進行成功的跨文化交際。《英美語言文化詞典》是向英語學習者提供語言文化知識的工具,是介紹英語國家文化知識的專門詞典。一部好的英美語言文化詞典對英語學習者跨文化能力的提高有重要作用。
  
  一、跨文化交際能力概述
  
  “交際能力”這一概念是英國語言學家s於1967年首次提出的。他對喬姆斯基“能力”和“表現”理論進行了補充和批判,指出交際能力是一個說話者所具有的語法,社會和心理文化知識,以及運用這些知識的能力。此後,隨着跨文化交際研究的發展,許多學者提出了自己對跨文化交際能力的觀點。
  Guo-Ming Chen認爲,跨文化交際能力是一種在特定環境中能有效、適當地實現交際行爲並達到一定的預期設想的能力。Lustig和Koester把跨文化能力描述爲語境的、行爲的有效性和得體性。Spitzberg把跨文化交際能力定義爲在一定語境中行爲的有效性和得體性。由此可見,學者們對於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描述都強調兩點——特定語境的“有效性(effectiveness)”與“得體性(appropriateness)”。關於跨文化交際能力的組成,國內外學者廣泛接受Samovar等的觀點,即跨文化交際能力包括三個層面;動機(motivation)、知識(knowledge)和技能(skill)。動機,是指交際者在情感上對交際活動持積極的態度,有爲了交際的成功進行而主動學習相關知識和技巧的意願。知識,指交際者爲實現成功交際對交際對象的語言、習俗、價值觀以及地理、道德標準等方面的瞭解。技能,是指在行爲上,交際者爲了促使交際順利進行和交際成功所採取的特殊手段和技巧。英語學習者只有將這三方面有機結合才能具備跨文化交際的能力,確保跨文化交際行爲的有效與得體。
  
  二、《簡明英美語言與文化詞典》與跨文化交際能力
  
  《簡明英美語言與文化詞典》由林明金、霍金根主編,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6年出版(以下簡稱《簡明》)。該詞典專門介紹語言所承載的文化信息與內涵,有很強的實用價值。《簡明》的編寫宗旨是增強讀者的文化習得意識,使其掌握跨文化交際能力。那麼,它是如何幫助讀者切實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呢?本文將從跨文化交際能力的三個層面出發,就其實用性進行解析。
  
  1.動機層面
  跨文化交際能力要求外語學習者有意願和熱情去掌握跨文化交際活動所必備的知識和技能,而這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待掌握對象的新鮮度和趣味性。《簡明》所收錄信息截至21世紀初,如George 2001年當選爲美國總統,Michael Jordan 1998年退役後於2001年再度復出加盟華盛頓奇才隊等都被收入,時代性較強。另外,編者收錄了許多時代特色鮮明的詞條,如美國流行音樂最重要的獎項之一Grammy(葛萊美獎、金唱片獎),著名雜誌Fortune(《財富》),美國現代舞蹈的創始人Isadora Duncan,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李政道等等。這些信息的收錄使英語學習者接觸到不同文化的前沿,大大激發其興趣和學習動機。同時,這些內容也將充分滿足讀者跨文化交際的實際需要,使其免於因信息滯後和缺乏而導致的交際失敗。
  
  2.知識層面
  (1)內容豐富。在內容的廣度方面,這部一千多頁的詞典包含了涉及英美重要地理名稱,英美著名人物,與英美兩國有關的事件、條約、組織、會議等11個文化領域的2萬多詞條。僅宗教習俗一項就涉及近千詞條,其中300多條是一般英漢語文詞典所不曾提及的,近600條比一般英漢詞典內容豐富。如apple of the eye條的釋文中,編者除了解釋其含義爲“掌上明珠”、“心目中的寶貝”,還加入其出處“源自《聖經舊約·申命記》。《摩西之歌》(TheSong of Moses)中寫道:‘耶和華遇見他在曠野荒涼野獸吼叫之地,就環繞他,看顧他,保護他,如同保護眼中的瞳仁’(He found him in a desert land,and in the waste howling wilderness:he ledhim about, he instructed him, he kept him as the apple of hiseye. ) 。”
  同時,爲了對詞典正文所涉及的文化知識進行全面系統的歸納和補充,提高詞典的使用價值,《簡明》附有十個附錄,包括:莎士比亞劇作篇名及其簡稱;英國各郡名稱;美國各州別名及加入聯邦時間;英國國王及其在位時間;英國首相、所屬黨派及其任期;美國總統、所屬黨派及其任期;英美製度量衡表;柯林斯詞典選出的英語百年百詞(1897-1997);聖經新舊約全書篇名及其簡稱;西方婚齡簡介等。
  可見,這部文化詞典包含的文化內容之廣、信息量之大是一般的英語學習詞典所不能比擬的。它就像一部小型百科全書,幾乎涵蓋了使用者在實際交際中所能遇到的所有相關領域。
  (2)對普通詞語的文化內涵深入挖掘。《簡明》注重對詞目詞內涵的深度挖掘。除了特定的文化內涵詞語和專門詞彙,《簡明》中還收錄了許多普通詞語,但其釋文卻是從不同於一般雙語詞典的視角來設計的。如hello一詞,《簡明》提供了其詞源方面的信息:
  這個詞的來源說法不一。有人認爲它來自法語的ho和la,後來逐漸演變爲hallow和hallo,到了19世紀美國人見面時,就開始用hullo打招呼了。再過100年左右,hullo又變成了hello。據說美國發明家托馬斯·阿爾瓦·愛迪生(Thomas Alva Edison)是第一個使用hello的人。
  再如gun一詞,大多數英漢詞典都會解釋爲“槍,槍支”。《簡明》中gun的釋義爲:“據說是由北歐古時一個女子的名字Gun-hild簡略而成。Gunhild意爲‘戰爭’,也許由於這個緣故,gun成爲武器的名稱。”此類詞條還有freshman、gossip等。這些獨特的內容是大部分雙語詞典都不曾涉及的。《簡明》通過挖掘普通詞語的起源和深刻內涵,增加了它們的文化色彩,不僅對普通雙語詞典起到補充作用,同時也豐富了讀者的文化積累。
  (3)注重對英漢共有詞語的跨文化對比。跨文化對比能夠提高讀者對文化差異的敏感性。有些詞語是中英兩種語言文化中都存在的,但它們的文化內涵和用法卻大相徑庭。對於這類詞語,《簡明》在釋義中指出了其不同文化內涵。比如,intellectual(知識分子)在漢語中是褒義詞,有學問的人經常以知識分子自居,但在西方文化中卻不盡然。《簡明》告訴讀者:
  該詞在英語中略含貶義,意指一個只知探討理論而對實際問題束手無策的人。這個詞源於intelligence(智能)。在英語國家,intellectual通常釋義爲:一個自稱屬於特殊知識階層的人,致力於空洞的理論探討和思考,在解決實際問題時卻常表現得很無能。在漢語中,“知識分子”一詞的含義比intellectual廣泛,指有一定文化知識的腦力勞動者。只要是教師或醫生、文藝工作者、科技工作者,都包括在知識分子這個範疇內。因此我們有“高級知識分子”和“一般知識分子”之分,而在英語中是沒有這樣的概念的。
  對於所有漢英兩種文化的共有詞條,比如顏色詞、動物詞,《簡明》都做出了這樣的跨文化對比。這樣一來,讀者對在異域文化中如何使用它們就瞭然了。
  
  3.技能層面
  跨文化交際技能的提高主要依賴於兩種途徑:一是交際技巧的傳授,二是交際技能的訓練。後者主要通過外語教師有針對性的訓練和學習者在交際實踐中的經驗積累來實現。一部語言文化詞典對於外語學習者交際技能提高的幫助主要體現在傳授準確全面的交際技巧和方法上。而目前,大部分語言文化詞典重知識輕技巧,重意義輕行爲。筆者認爲,《簡明》不同於其他語言文化詞典的最大特色在於對讀者交際技巧的傳授。在介紹知識的同時,《簡明》教讀者如何在跨文化的具體語境中運用所掌握的知識完成交際任務,對讀者的跨文化交際行爲起到了切實的指導作用。例如,詞條the finger shake(微伸手指的握手)的釋義:
  在交際中,握手時手不是完全伸開的,抓住對方的整個手掌,而是輕略地抓住對方手的幾個指尖。這是不禮貌的握手方式之一,給人一種十分冷淡不情願的感覺。它所傳遞的信息是不願意真正握手,是出於勉強,因此往往會被對方理解爲害羞。自信心不足或是不尊重對方。女子與男子、被求者與求人者、地位尊者與地位低者之間的握手經常會出現這種情況。
  相似地,cheers的釋義爲:
  無論什麼時候說到cheers,都帶有提起精神振作起來的意思。帶頭乾杯的人要說Cheers!(乾杯),在畢業典禮上老師對學生說的,也是Cheers,boy!(大家好好幹吧)。
  從這些釋義中,讀者不僅可以理解這些方式所傳達的意義,還可以實際地學會怎樣使用這些交際方式,及在何種場合下使用。當然,要使外語學習者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得到提高,還需要外語教師在教學中組織有效的練習,使這些技巧在實踐中發揮作用。

  
  三、不足之處
  
  筆者認爲《簡明》還有需要改進之處。就宏觀結構而言,《簡明》一個很大的缺憾在於缺少便於查找詞條的漢英索引。許魯之主編的《簡明英美文化詞典》把詞目詞的漢語對譯製成音序索引附於書末,讀者在僅知道詞語漢語表達方式的情況下也可以迅速查到它的英語譯文和文化信息。這樣,詞典便具有了漢英詞典和英漢詞典的雙重功效,提高使用率。就微觀結構而言,《簡明》中所有詞條均來配插圖。筆者認爲,對於一些漢語文化中缺失的詞語,比如一些英美國家特有的植物、動物和食品等,必要的插圖會給讀者以直觀的印象。如Pem(m)ican一詞的釋義爲:
  Pem(m)iean肉糜壓縮餅 北美印第安人的主要食品,由乾瘦肉加脂肪油搗碎後壓制而成。
  以上釋義似乎不會給讀者留下太深的印象,但如果配以該食物的插圖,就會給讀者以直觀的印象。
  隨着全球化趨勢的發展,英美語言文化詞典作爲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的重要工具將面臨更大的需求和挑戰。我們相信,隨着詞典編纂業的發展,必將會有越來越多緊跟時代步伐的實用英美語言文化詞典問世,更好地幫助外語學習者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