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基礎學英語 > 零基礎學英語 > 英語到底應該怎麼教纔有效

英語到底應該怎麼教纔有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2W 次

這無疑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衆說紛紜的問題。我認爲一切不安於現狀,積極進取的英語老師都會對這個問題有興趣,樂於去思考、探索。
英語學習無止境,英語教學也無止境。
關於英語到底應該怎麼教纔有效這個問題,我們既要了解那些來自於專家的高屋建瓴的理論,是不是也有必要聽一下來自於我等普通教師的不那麼高大上的見解?
英語到底應該怎麼才教得好這個問題與一個人認知、見識、格局、經歷、教學能力有關。
眼下一些令人眼花繚亂的“理念”,如“大單元教學”“整本書教學”“英語學習活動觀”等等使人越來越不會教英語。
我始終認爲,無論是什麼理念,儘管它們很時髦,如果我理解不了,消化不了,我會敬而遠之。
長期的茫然最終導致盲目、盲從。
其實,英語教學和其他學科教學一樣不需要太多的創新、改革,因爲老祖宗早就說清楚了應該如何教學:
有教無類、因材施教、寓教於樂、教學相長。
英語教學一定要尊重英語教學常識。
英語教學的常識無外乎兩點:一、沒有大量理解性輸入便沒有有效輸出;二、學中用,用中學,邊學邊悟,邊用邊悟,邊悟邊調整。
因此,一切有力於學生多聽、多讀的教學方式都是好的;一切能夠激勵學生開口多說英語、動筆多寫英語的教學方式都是有效的。
儘管到底應該怎樣教英語纔有效沒有統一的答案,但我主觀認爲下面一些觀點和建議或許不會引起太大的爭議:
1.基礎不牢,地動山搖。無論課改怎麼改,英語教學的過去、現在、將來都不應該放鬆“雙基”(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教學。
2.不建議教師在課堂上多說。英語主要是靠練會的,不是通過聽教師講課學會的。如果在一週的英語課裏,教師在課堂上習慣多說一定會擠佔學生訓練的時間。然而,我們並不反對教師在某一節課深入細緻講解某個問題。但無論如何,教師的多講不應該成爲英語教學的主弦律。
3.着力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關於學生的自主性英語學習能力說白了就抓兩點:一、複習和預習;二、自覺進行聽、說、讀、寫、看(viewing)訓練。如果我們教的班級有相當多的學生養成了複習和預習的習慣,自己主動去找東西聽,找東西閱讀,勤動嘴去說,勤動筆去寫,教師的付出的辛勞才更有意義。
4.課堂上的教學活動儘量不要與課後的學習活動相混淆。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都應各司其職。例如,學生到了高二年級,教師還習慣在課堂上帶領學生讀單詞;學生到了高三年級,教師還經常在課堂上聽寫單詞,這是明顯的教學活動與學習活動的嚴重錯位,因爲高二、高三年級的學生要自覺地在課後預習和複習詞彙,教師在課堂上應多利用寶貴的時間進行更有價值的語言訓練活動,或者通過答疑解惑最大程度滿足他們的學習需求,而不是還架着學生的胳膊走路。可能有老師會說:“我的大部分學生基礎太差了,我不帶他們讀單詞,他們的英語還會更差!”那好吧,你說得有道理。但我要說,你的教學終極目標也就是爲他們通過高中學業水平考試保駕護航,他們一定能夠順利高中畢業(據我瞭解不少地方學考題目比較淺,難度甚至不如中考,較低的分數就可以通過),這樣你就可以心滿意足了,至於參加高考你和學生們就不要去想了,反正你的“餵飯式”教學說明你們早就徹底放棄參加選拔性考試了。
 

英語到底應該怎麼教纔有效

5.循序漸進,過了入門階段再進入中級階段,最後纔是高級階段。例如,閱讀過了簡易讀物關再進入較難讀物或原文的學習;聽說訓練也是同樣的道理。因此,無論是初中還是高中教學都要注意階段側重,決不能把高一年級當成高三年級來教,或者把高三年級當高一年級來教。小學教學也好,中學教學也罷,無外乎八個字:循序漸進,引向深入。
6.沒有反覆的重複便沒有語言的熟練掌握。重複是語言學習之母。這個道理教師應在學習的伊始就要和學生說清楚。不僅如此,教師還要經常在教學當中巧妙、自然地復現學生最近或者以前學過的知識。英語學習,語言知識內容“適當集中”確有必要,“反覆循環”則是必須。
7.語感是衡量語言質量高低的要素。語感指的是對語言的感覺。培養學生的語感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教師除了鼓勵學生多聽、多讀、多說、多寫之外,還要引導學生注意英語的韻律、語調和語音變化,幫助他們感受和模仿英語的語感。可以通過朗讀、唱歌等方式培養學生對英語的音樂感。教師還應及時給學生提供反饋和指導,幫助他們糾正錯誤,改進表達方式。例如,這次學生朗讀英語沒有注意連讀、失去爆破等語音現象,教師指出並示範之後,學生很有可能下次會注意。
 

8.牢牢抓住“聽懂”、“讀懂”、“看懂”不放鬆。英語如果學了較長時間內容不深的材料依然聽不懂、讀不懂、看不懂,那說明學習效率十分低效。因此,教師設計教學活動的着眼點要立足在讓學生“懂”“消化”上面。如果學生對於所學內容不懂,學習再多也沒有作用。要做好這一點,教師應該盡力使設計的活動可做性(doable)強,力戒“貪多嚼不爛”現象,寧少勿多、寧缺勿濫、寧慢勿快、寧精勿雜。一些教師習慣趕教學進度,問她爲什麼要這樣?答:不這樣完不成教學任務。我無語,心裏說:你完成了又怎麼樣?你那是刻意完成,學生照樣不懂。
9.讓學生區分中文和英語在表達方式上差異。中文和英文的表達方式存在一些明顯差異,包括語序、詞彙和表達方式、語法和句式,以及文化背景和文化差異等方面。瞭解這些差異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運用兩種語言。
10.平衡陳述性知識和程序性知識兩者之間的關係。英語教學中的陳述性知識(declarative knowledge)是指語言的規則、詞彙、語法等相關的知識。它涉及到對語言結構和形式的理解和掌握。例如,學習英語時,學生需要了解動詞的時態、名詞的單複數形式、句子的語序等。
而程序性知識(procedural knowledge)是指實際運用語言的技能和策略,包括聽、說、讀、寫和翻譯等語言運用能力。它涉及到語言的實際應用和交流技巧。例如,學生需要學會用正確的語音和語調發音,使用合適的表達方式進行口語交流,閱讀理解和寫作技巧等。
教師應在在教學中將陳述性知識和程序性知識有機地結合起來。例如,在教授動詞時態時,除了解釋其規則和用法(陳述性知識),也要提供相關的練習和實踐活動,讓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進行口語和寫作練習(程序性知識)。
11.學習活動發生的課堂纔是真課堂。英語學習活動是指在課堂上進行的與英語學習相關的各種活動,旨在幫助學生提高英語聽、說、讀、寫等方面的能力。這些活動可以包括課堂討論、小組合作、角色扮演、遊戲、聽力練習、口語交流、閱讀理解、寫作任務等。教師除了設計有趣和具有挑戰性的學習任務,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他們的參與度之外,還應及時給予學生反饋和評估,幫助他們瞭解自己的學習進展和不足之處。教師可以通過口頭或書面形式的反饋,指出學生的優點和需要改進之處,並提供相應的建議和指導,讓他們練後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得。
12.課堂內外的學習活動都要監控管理。監控和管理課堂內外的英語學習活動是確保學生學習效果和教學質量的重要環節。 教師可以通過“設定明確的學習目標”、“ 使用能夠展示學習資源、記錄學生表現、收集反饋的教學工具和技術”、“ 觀察和評估學生表現”、“提供及時的反饋和指導”、“定期與學生溝通”、“利用課代表、小組長管理同學的學習任務”、“ 制定學習計劃和考覈策略”以及“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等措施加強課內外學習活動的監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