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英語學習 > 英語翻譯 > 淺析英語專業翻譯教學中跨文化意識的導入

淺析英語專業翻譯教學中跨文化意識的導入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5W 次
淺析英語專業翻譯教學中跨文化意識的導入
論文關鍵詞:翻譯教學 跨文化意識 翻譯枝能
論文摘要:在高校英語專業的翻譯教學中,教師的跨文化意識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全球化的語境要英語專業翻譯課程的教師具備跨文化的視野。傳統的翻譯教學注重語言轉換的訓練,忽視跨文化意識在翻譯教學中的作用,故而教學效果不佳。英語教師要改變這一狀況,就必須將翻譯教學納入到跨文化交流的大框架中,將跨文化意識運用到英語翻譯教學中。只有這樣,學生才能真正地掌握翻譯技能,提高翻譯水平。
  在翻譯教學中,我們不難發現學生因爲缺乏文化知識而產生誤譯的現象。因此,在英語專業翻譯教學中加強跨文化意識的導人,以幫助學生提高翻譯技能的問題已經迫在眉睫。筆者認爲,可以通過加強教師在翻譯教學中跨文化的意識,在翻譯教學中導人文化意識,注重文化語境,以及通過翻譯課教材的改革這幾個方面來解決這個問題。
一、加強教師在翻譯教學中的跨文化意識
翻譯的本質實際上就是文化傳播和文化交流。翻譯策略的選擇可以說是一個主觀的過程,其中折射出譯者的文化意識和文化立場。翻譯的最終目的不是語際的轉換而是兩種文化的相互影響。因此,無論是翻譯教學還是翻譯研究,都要面對兩種語言文化之間語言文化的相互滲透,即交際載體的表現形式及其文化內涵兩方面的內容。也就是說,翻譯教學和翻譯研究所要做的工作,就是通過語言的表現形式,研究語言和文化這兩個不可分割的內容連體。
教師是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實施者。教師的素質直接影響到教學的效果。在翻譯教學中,教師的跨文化意識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全球化的語境要求英語教師尤其是翻譯教師具備跨文化視野。而且,語言學習本身的規律也要求教師培養跨文化意識。特別是翻譯作爲跨文化交際的渠道,翻譯教學更是強化了這一要求。
在英語專業的翻譯教學中,雖然有一部分教師希望將跨文化意識與教學相結合,但卻因自身跨文化知識的薄弱而無法實現這一願望。因此,要解決這一問題,首先必須加強教師在英語翻譯教學中的跨文化意識。而教師自身跨文化意識的培養首先要更新傳統教育觀念,將教學置於全球化的大背景中,適應時代的發展。翻譯教師必須拓寬知識面,將語言教學與社會歷史、文化風俗、哲學心理諸多方面緊密聯繫。在翻譯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加大交際文化翻譯教學的力度,注重傳授文化知識和進行中西文化對比;教會學生從跨文化研究的大語境下來考察翻譯,即對各民族間的文化以及語言的“表層”與“深層”結構的共性和個性進行研究,探討文化與翻譯的內在聯繫和客觀規律,懂得英漢文化的差異及其語言表達上的不同,以期提高翻譯能力。
二、在翻譯教學中導入跨文化意識
翻譯通過語言這種載體的轉換實現跨文化的交流。而跨文化的交流是在一定語境中進行的,並且每個語境都有它自己獨特的風格和特色,所以語境尤其是文化語境制約着翻譯的過程以及翻譯方法的選擇。因此,翻譯教學的特點要求教師將培養學生跨文化意識的任務放在首位,幫助學生認識到要學好翻譯只掌握詞彙和語言結構是遠遠不夠的。因爲,文化背景知識的缺乏比語言知識的貧乏帶來的翻譯錯誤還要嚴重。
部分學生在初學翻譯時都誤認爲翻譯學習就是掌握語言成分的轉換,因而花大力氣學習各種轉換技巧,背誦大量單詞,但最終翻譯能力還是得不到提高,難以應付各種類型的翻譯實踐。翻譯教師的首要任務是要讓學生走出這一誤區,讓他們明白翻譯並非等同於語言轉換,而是一種以語言轉換爲基礎的跨文化交際能力,這一能力獲得的前提是對翻譯實踐所涉及的兩種文化知識的把握。所以翻譯教師的首要任務是跨文化意識的導人,其次纔是語言的處理技巧的講解。
高校英語專業翻譯教學屬於應用性質的教學,通過翻譯教學和跨文化意識的導人,學生才能夠加深對兩種不同語言和文化的瞭解,雙語應用的能力才能提高。在現行翻譯教學模式下,整個教學體系有重語言輕文化之嫌。但跨文化意識的缺失會使翻譯教學達不到預期的目的。尤金·奈達認爲:“筆譯與口譯中出現的最嚴重的錯誤,往往不是因詞語表達不當所造成的,而是因錯誤的文化假設所導致的。”因此,教師在翻譯教學中應該通過原文向學生傳授跨文化方面的知識,也可以通過收集跨文化方面的知識,對學生進行系統的跨文化教學,使學生更加了解外國的人文、地理、歷史、政治、經濟、教育、社會制度、生活方式、風土人情、社會傳統、民族習俗、言語禮節,以及民族心理、倫理道德、行爲規範和傳統觀念,從而優化學生的文化知識結構,使學生在學習語言知識的同時,也學習了跨文化知識,這樣有助於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和語篇意識,以期適應社會對翻譯人才的需要。

三、注重翻譯教學中的文化語境
衆所周知,翻譯不僅是語際轉換過程,也是跨文化交際行爲。語際轉換的基礎是兩種語言的對比,通過語言對比了解兩種語言的差異,在翻譯過程中建立譯語意識,排除原語干擾,傳遞原語意義。然而意義依賴於語境,語境卻蘊涵在大的文化背景之中。每種語言都有其獨立的語言符號構建系統,在不同的文化中,相同的邏輯關係的表達形式可能不同。在解讀句法意義時,一定要從譯人語文化的角度去考慮。如果原文本語言符號之間的邏輯關係的體現形式可以爲譯人語文化所接受,其句法意義可以套用。而當原文符號的邏輯關係的表現形式在譯人語文化中無法體現時,句法意義則無法傳遞。在翻譯過程中,必須充分考慮到兩種文化的差異以及差異對兩種語言的影響,這樣才能從高層次、深層次進行語言轉換,實現跨文化交流。基於此,在翻譯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讓學生了解兩種語言的差異,更要了解這些差異的歷史文化原因。這樣在翻譯實踐時,才能避免出現文化錯位的現象。
因此,教師在研究譯文的語篇時必須聯繫其語境,因爲在實際生活中,通常都是先有語境,再有語篇。影響譯語的生成、同時又反過來爲譯語所影響的總的社會歷史性的語言情境即爲翻譯中的文化語境。其次,譯語在母語中生存,既受到目的語主流文化的影響,又受譯語文化的影響,例如::a big fish insmall pond,學生一般翻譯爲“塘小容不下大魚”或“小籠裝不住大鳥”;而英文實際上是“山中無老虎,,猴子稱大王”與“林中無鳥,雀爲王”之意,與學生的譯文意思截然相反。再如,1 ock the stab 1 e doorafter the horse has bolted,有些學生採用替換法,翻譯爲“亡羊補牢”,看似神來之筆,實際上是文不對題,因爲英文原文強調的是爲時已晚,而漢語譯文是猶未爲晚之意,二者語意一正一反,截然不同。
因此,翻譯教學應考慮最大限度地讓學生了解真實的文化語境,教師應該採用靈活多變的方法提高學生對文化的敏感性,培養跨文化意識,使他們能主動地、自覺地吸收並融人新的文化環境中。教師要讓學生在語篇的基礎上了解把握文化知識,通過對不同語篇的翻譯聯繫提高自己的翻譯能力。
四、翻譯課教材的改革
在翻譯教學中,教材的地位是舉足輕重的。教材具有導向作用,教師必須根據教材來實施教學大綱,組織教學活動。
按照英語專業高年級教學大綱的規定,翻譯課既要講翻譯理論,又要有大量翻譯實踐;既要研究漢英兩種語言的對比,又要總結常用的語際翻譯技巧。如何達到這個要求呢?我們認爲,爲了彌補目前人多數教材沒有將跨文化意識貫穿整個編寫過程的不足,教師有責任、有義務將西方的自然環境、歷史淵源、風土人情、傳統習慣、宗教信仰、文化心態、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等融進課堂講授和課後作業中去。教師在佈置課外練習時一方面要讓學生使用講授過的技巧,另一方面要牢記翻譯的最終目的是要調動並提高譯者對兩種語言和文化的理解運用能力。選用和設置練習的內容應涉及自然環境、歷史淵源、風土人情、傳統習慣、宗教信仰、文化心態、思維方式、價值觀念。教師應根據學生的語言基礎、接受能力及理解能力等實際情況,決定文化知識的傳授內容和傳授方法。教師要使用合適的材料,循序漸進地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掌握英美文化背景知識,提高英語翻譯能力。
我們呼喚適應當今翻譯課程要求的翻譯教材。它應該兼顧翻譯理論中所講解的各種翻譯技巧,又能夠注重跨文化意識的傳播。翻譯教材應以文化雙向交流爲主線,並貫穿整個翻譯教材。在譯例的選用中時時不忘傳達跨文化信息,使學生在掌握兩種語言、翻譯技巧的同時,更加深人地瞭解自己本民族的文化和對象國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