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英語學習 > 英語聽力 > 英語聽力練習準則

英語聽力練習準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9W 次

聽力在外語學習中的重要性再強調也不過分。留學生能聽懂老師講課是做研究的前提,人們出國生活不可避免地要從廣播、電視中獲取信息,此外國內考試也越來越重視考察聽力能力。接下來,小編給大家準備了英語聽力練習準則,歡迎大家參考與借鑑。

英語聽力練習準則

首先,應該認識到英語是拼音語言,每個單詞記錄的是音節而不是圖像(而中文是方塊文字,從象形文字演變而來)。因此在學英語的過程中需要聽熟單詞的發音。我們不能認爲看着單詞、短語能回憶出中文解釋就學會了,還應該用耳朵去分辨單詞、短語,多在語境中體會意義建立語感,提高對音的反應速度,減少對中文解釋的依賴。

其次,大量練習是不可缺少的。聽力教程、英語廣播、雙語字幕的電影、國際會議上領袖的演講都是練習聽力的好材料。拿新聞廣播舉例來說,VOA Special English, VOA Standard English, CNN, NPR, BBC等都很不錯,學生可以到恆星英語學習網等網站免費下載每天更新的材料,並根據實際情況練習。

高中水平或大學一年級的同學建議聽VOA特別英語(語速在每分鐘90詞左右,詞彙量相對較少),剛開始學口譯的同學也可以用來練交傳。對於想打牢基礎的同學,建議用逆向英語聽寫法做練習。①先把新聞從頭到尾聽兩遍,聽懂大意,然後以句子爲單位聽寫。②把聽懂的詞用黑筆按順序寫在紙上。對於生詞,要準確抓住各個音節,儘量去模仿,提高耳朵辨別聲音的能力(這一步是訓練的關鍵),然後用從音標查單詞的軟件來查詞。最後應該指出,聽寫的缺點是耗時,剛開始練一篇3分鐘的材料可能要一上午才能聽寫完。因此先精聽精練10篇左右即可,此外還應該多泛聽。

大學高年級的同學可以多聽VOA常速, NPR, BBC等新聞(語速在每分鐘120-140詞左右),聽完後一定要做glossary(詞彙表),把重要的單詞短語蒐集整理出來。這是一項辛苦漫長的工作。高年級聽力練習中,學生經常發現自己並不是單詞量不夠,而是短語量不夠。同學常常每個詞都知道什麼意思,可組成短語就感到茫然,或者即使能理解但反應很慢,嚴重影響聽力的反應速度。例如:miscarriage of justice審判不公,Benjamin Netanyahu內塔尼亞胡(以色列總理),Palestinian authority president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主席,Kuala Lumpur(吉隆坡)。

最後,人們常說"聽說不分家",但中國學生開口真的很困難。在"說"方面,爲了讓我們先開口,可以嘗試三步:①跟讀;②paraphrase或化簡(看着文本思考意義相同或更簡潔的表達,激活過去的學過的詞彙,解決表達儲備不足的問題);③複述(在前兩步的基礎上,不看文本,回憶學到的原文表達或者第二步裏想到的簡潔表達)。

  擴展:外語教學法主要流派評介

一、語法翻譯法語法翻譯法是中世紀歐洲人教希臘語、拉丁語等死語言的教學法,到了十八世紀,歐洲的學校雖然開設了現代外語課,但仍然沿用語法翻譯法,當時語言學的研究對象基本上還是書面語。人們學習外語的目的,主要是爲了閱讀外語資料和文獻。德國語言學家奧朗多弗等學者總結了過去運用語法翻譯法的實踐經驗,並在當時機械語言學、心理學的影響下,給語法翻譯法以理論上的解釋,使語法翻譯法成爲一種科學的外語教學法體系。語法翻譯法是爲培養閱讀能力服務的教學法,其教學過程是先分析語法,然後把外語譯成本族語,主張兩種語言機械對比和逐詞逐句直譯,在教學實踐中把翻譯當成教學目的,又當成教學手段。語法翻譯法重視閱讀、翻譯能力的培養和語法知識的傳授,忽視語言技能的培養,語音、詞彙、語法與課文閱讀教學脫節。二、直接法直接法是十九世紀下半葉始於西歐的外語教學改革運動的產物,是古典語法翻譯法的對立面。德國外語教育家菲埃託是最早提出直接法的教學法構想的先驅人物。十九世紀語音學的建立和發展爲直接法提供了語音教學的科學基礎,直接法主張採用口語材料作爲教學內容,強調模仿,主張用教兒童學習本族語言的方法,“通過說話學說話”的方法來學習外語,教學過程是一句話一句話聽、模仿、反覆練習,直到養成語言習慣。教學中只用外語講述,廣泛利用手勢、動作、表情、實物、圖畫等直觀手段,要求外語與思想直接聯繫,絕對不使用本族語,即完全不借助於翻譯,語法降到完全不重要的地位。直接法是在教活語言,特別是在培養口語能力方面,取得顯著的成績。直接法比起古典語法翻譯法是教學法史上一大進步,成爲以後的聽說法、視聽法、功能法等現代改革派的發端,但它是完全針對語法翻譯法的弊端提出的,本身難免有它的侷限性和片面性的地方,對母語在外語教學中的作用,只看到消極的一面,而沒有看到或充分估計到它的積極的一面,只看到和只強調幼兒學母語和已掌握了母語的人學習外語之間的共同規律,而對兩者之間的差別未曾注意到或沒有充分估計到,因此採用了基本相同的方法來解決兩種有一定區別的語言學習問題,在教學中偏重經驗、感性認識,而對人的自覺性估計不足,對文學的修養不夠注意,對許多語言現象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三、聽說法聽說法產生於第二世界大戰爆發後的美國。外語教學家弗里斯根據結構主義語言學理論批判了語法翻譯法,倡導了口語法(OralApproach),也有的教學法家稱之爲聽說法。弗里斯嚴格區別method和approach的概念。他認爲method是指教學方式、方法和教學技巧,而approach則是指達到教學目的的途徑、路子和理論,由此可見聽說法或口語法是一種目的在於掌握口語的教學法體系。聽說法根據結構主義語言學"語言是言語,不是文字"、"語言是結構模式的體系"的理論,提出以口語爲中心,以句型或結構爲綱的聽說教學法的主張,教材用會話形式表述,強調模仿、強記固定短語並大量重複,極其重視語音的正確,尤其強調語調訓練,廣泛利用對比法、在對比分析母語與外語的基礎上學習外語的難點,並在教學中有針對性地加以解決。聽說法把語言結構分析的研究成果運用到外語教學中,使教材的編寫和教學過程的安排具有科學的依據。這對提高外語教學的效果,加速外語教學的過程無疑是非常重要的貢獻和進步。但聽說法過分重視機械性訓練,忽視語言規則的指導作用,過分重視語言的結構形式,忽視語言和內容和意義,存在流於“造作”的語言傾向。四、視聽法視聽法於五十年代首創於法國,是當時法國對外國成年人進行短期速成教學的一種方法。視聽法首先由古布里納於一九五四年提出,視聽法主張廣泛利用幻燈、電影等電化教學設備組織聽說操練,把聽覺形象和視覺形象結合起來。視聽法主張聽說訓練必須同一定情景結合,在某一情景基礎上進行,因此,這種教學法又叫作情景法。視聽法發揚了直接法聽說法的長處,在教學中廣泛使用聲、光電的現代化教學技術設備,使語言與形象緊密結合,在情景中整體感知外語的聲音和結構。視聽結合的方法比單純依靠聽覺或視覺來理解、記憶和儲存的語言材料要多得多。視覺形象爲學生提供形象思維的條件,促使學生自然和牢固地掌握外語。聽覺形象有助於養成正確的語音、語調、節奏及遣詞、造句的能力和習慣。視聽法的缺點是過於重視語言形式,忽視交際能力的培養,過分強調整體結構,忽視語言分析、講解和訓練。五、認知法認知法是六十年代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卡魯爾首先提出的,是作爲聽說法對立面產生的。“認知”方式是心理中是一個術語,它用來描繪不同的人在觀察、組織、分析以及回憶信息、經驗等方面的不同的習慣性傾向。認知法企圖用認知--符號學習理論代替聽說法的刺激--反應學習理論。認知法反對語言是“結構模式”的理論,反對在教學中進行反覆的機械操作練習。它主張語言是受規則支配的創造性活動語言的習慣是掌握規則,而不是形成習慣,提倡用演繹法講授語法。在學習聲音時,同時學習文字,聽說讀寫四種語言技能從學習外語一開始就同時進行訓練,允許使用本族語和翻譯的手段,它認爲語言錯誤在外語學習過程中是不可避免的副產物,主張系統地學習口述和適當地矯正錯誤。它強調理解在外語教學中的作用,主張在理解新學語言材料的基礎上創造性的交際練習。在教學中廣泛利用視聽教具使外語教學情景化和交際化。認知法是以認識心理學作爲其理論基礎,使外語教學法建立在更加科學的基礎上,但認知法作爲一個新的獨立外語教學法體系還是不夠完善的,必須從理論上和實踐上加以充實。在提倡認知法時要切忌重犯語法翻譯法的老毛玻六、功能法功能法產生於七十年代初期的西歐共同體國家,中心是英國,功能法是以語言功能項目爲綱,培養交際能力的一種教學方法體系。功能法又以意念項目爲主要線索組織教學,所以它又叫意念法。由於交際功能是語言社會中運用的最根本的功能,而交際能力又是外語教學最根本的目的,所以功能教學法又稱爲交際法,有些教學法家認爲使用交際法的名稱比使用功能法的名稱更能體現掌握交際功能的精髓。功能法認爲語言是人們交際的工具,人們用語言表達意念和情態,人們由於職業不同,對語言的要求和需要也不同,教學內容也可以不同,功能法主張外語教學不要象語法翻譯那樣,以語法爲綱,也不要象視聽法那樣以結構爲綱,而以語言的表意功能爲綱,針對學生今後使用外語的需要選擇教學內容。通過接觸、模仿範例練習和自由表達思想三個步驟來組織教學。功能法最大的優點是以學生實際出發,確定學習目標,使教學過程交際化,培養學生掌握交際能力。但也存在缺乏語言功能項目的標準、範圍及教學順序的科學依據,語言形態和結構難以和功能項目協調一致的缺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