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英語閱讀 > 英語文化 > 英國文學論文優秀範文

英國文學論文優秀範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2W 次

英國文學課程是高等學校英語專業高年級開設的必修課,對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至關重要。下文是本站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關於英國文學 論文優秀範文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英國文學論文優秀範文
  英國文學 論文優秀範文篇1

淺論人文精神與英國文學

【摘要】素質教育和人文精神的塑造已成爲一個廣爲接受的概念。然而,人們對如何在具體教學過程中實施素質教育、塑造人文精神卻持有不同觀點。英美文學等文學課程是使英語學科有別於其他學科的專業知識課程,所以應給予足夠重視並使之成爲素質教育和人文精神塑造的重要組成部分。

【關鍵詞】人文精神 英國文學 素質教

從莎士比亞說起

英國文學從發生、發展到今天已有千餘年的時間,取得了輝煌的成就,對世界文學尤其是世界英語文學產生了持久、深刻的影響。這期間先後出現的有名有姓的作家數百上千,創作的作品更是卷帙浩繁。就作家在文學史上的地位和影響而言,學習英國文學最躲不開的作家就是威廉·莎士比亞。莎士比亞是一個世界級文化名人,對英國文學以及世界文學均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他是一位人文主義作家,閱讀和理解莎士比亞的關鍵是把握和領會其作品裏的人文主義思想和精神。人文主義是歐洲文藝復興時期所形成的思想體系,也可以說是文藝復興運動的精髓。

它強調人的獨立意識和主體意識,宣揚個性解放,主張人們應重視“現世”而不是“來生”,是對禁錮歐洲思想達千年之久的宗教神學體系和僵化腐敗的封建制度的有力反撥。莎士比亞以其精湛的藝術手法塑造了一系列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展現了封建制度和資本主義制度交替時期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他讚揚人的美德,歌頌愛情、友誼和忠誠,鞭撻昏聵的君主和姦邪的小人。在莎士比亞身後的近四個世紀以來,他的聲譽日隆,世界各國學者研究其作品和生平事蹟的專著和論文可謂汗牛充棟。有學者曾說,如果沒有莎士比亞,整個英國文學乃至世界文學都會呈現出一番不同的面貌。

17~20世紀英國文學的代表人物

17世紀英國文學的一個重點和難點是約翰·彌爾頓。彌爾頓早期積極投身於英國的資產階級革命,以其犀利的筆鋒和雄辯的才能爲革命立下了汗馬功勞。他的主要文學作品《失樂園》、《復樂園》和《力士參孫》都是在其雙目失明以後在極其艱難的條件下創作的。說他是個重點是指其在英國文學史上的重要地位而言的;說他是個難點是因爲其主要作品的題材均取自《聖經》,與宗教的關係非常緊密,加之語言艱深,思辨曲折,令一般讀者望而卻步。

以英國文學經常選用的《失樂園》第一卷中一個片斷爲例,作者塑造了一個個性鮮明、不畏強權、敢於挑戰上帝權威的撒旦形象:“……戰場失利算什麼?沒有全喪失:不可征服的意志,報仇的努力,永不熄滅的憎恨,還有那決不投降屈服的勇氣……這些在一起豈不是就不可克服?”如此豪邁的言辭居然出自被視爲“魔鬼”的撒旦之口,似乎多少有點褻瀆上帝的意思,也有悖於彌爾頓作爲一個虔誠的清教徒的身份。

然而,從作品的整體上看,作者並無褻瀆之意,他對於上帝的權威和形象是肯定的。作者借撒旦之口表達了王政復辟後自己內心的痛苦和對復辟國王的憤懣。但是,從另一層意義上說,文中出現的局部與整體相互矛盾的聲音在提醒我們在分析問題時要摒棄那種非白即黑的單一思維模式。

18世紀末、19世紀初的英國文學是浪漫主義詩歌興盛的時期,出現了許多傑出的詩人,如華茲華斯、柯勒律治、拜倫、雪萊、濟慈、彭斯等。從總體上說,浪漫主義詩人崇尚自然,主張返樸歸真,主張抒寫詩人內心涌動的真實情感,對18世紀新古典主義推崇理性、強調明晰、對稱、節制和優雅的藝術品味進行了反撥。在討論浪漫主義時,有兩個問題值得注意,一是關於浪漫主義的定義問題,二是對個別詩人如華茲華斯的評價問題。“浪漫主義”是一個籠統的概念,是後代文學史家爲了研究的方便,根據這個作家羣某些共同的創作傾向而下的定義,這其中並不存在一整套大一統的、大家共同接受的“創作原則”。

西方學者往往使用“Romanticisms”(即“浪漫主義”的複數形式)來強調其複雜性和這些詩人創作中的不同特點。如同樣是“湖畔派”詩人,“華茲華斯將大自然視爲靈感的源泉,自然美景能給人力量和愉悅,具有療效作用,使人的心靈淨化和昇華,柯勒律治則賦予自然神奇色彩,擅長描繪瑰麗的超自然幻景。”

拜倫和雪萊同屬於革命詩人,其諸多作品強烈抨擊了昏聵無能的統治者和腐敗的社會制度,對革命志士和受奴役、受壓迫的民族寄予了深切的同情,但在具體創作中他們又表現出一些不同之處。關於對華茲華斯的評價問題,我國評論界在20世紀80年代以前由於受國內政治形勢的影響,有貶抑華茲華斯褒揚拜倫的傾向,把華茲華斯歸爲“頹廢浪漫主義詩人”,把拜倫歸爲“積極浪漫主義詩人”,並進而把華茲華斯視爲拜倫的對立面,這在很大程度上與他們當時的政治態度有關。

華茲華斯年青時曾積極擁護過法國資產階級大革命,但對隨後羅伯斯庇爾政府執政期間發生的血腥屠殺感到異常震驚,因此,其中年以後政治態度逐漸趨於保守,並在1843年繼羅伯特·騷塞之後成爲英國的“桂冠詩人”,有頗多應景之作。英國維多利亞時代的著名詩人羅伯特·勃朗寧曾有詩歌《失去的領袖》批評這位當年的浪漫主義詩歌主將。然而,就此否定華茲華斯對於浪漫主義文學的功績是不可取的。華茲華斯在1798年與柯勒律治合作出版的《抒情歌謠集》對於浪漫主義詩歌的發展具有劃時代的意義。他在1802年詩集再版時所寫的序言和爲詩歌所作的著名定義,即“好詩是強烈感情的自然流溢”,對於浪漫主義詩歌的創作也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由於社會、政治、經濟和技術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小說藝術在19世紀得到了巨大的發展,僅知名作家的數量就令人目不暇接,如沃爾特·司各特、簡·奧斯丁、勃朗特三姐妹、查爾斯·狄更斯、喬治·艾略特、托馬斯·哈代和世紀之交的約瑟夫·康拉德等。一個很值得注意的現象是這個時期的女性作家異常活躍,在創作上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有學者就認爲女作家喬治·艾略特“是19世紀現實主義文學的真正代表”。她的作品以寫實手法展現了英國的社會和人生畫卷,對人物內心活動和行爲動機的刻畫十分生動細緻,喬治·艾略特也因此被譽爲“心理小說的先驅”。說到現實主義文學,一個不能不提的作家是查爾斯·狄更斯。他是19世紀英國最偉大的小說家,其作品所展現的社會生活畫面無論在深度和廣度上均超過了同時代的任何作家。

20世紀初現代主義的興起使英國文壇又呈現出了一番新的面貌,更產生了諸多具有深遠影響的重要作家,如W·B·葉芝、詹姆斯·喬伊斯、弗吉尼亞·伍爾芙、D·H·勞倫斯、T·S·艾略特等。這個時期在創作上最重要的特點之一就是人們紛紛把關注的目光從外部世界投向內心世界,更多地關心人們的心理狀況和精神生活狀況。按照弗吉尼亞·伍爾芙的說法,“在1910年12月左右人的性格變了”。亦即是說,1910年是英國小說從傳統現實主義到現代主義變化的重要年份。

喬伊斯以意識流手法創作的輝煌鉅著《尤利西斯》“故事情節”非常簡單,僅僅記述了三個人物在一天之中的日常瑣事,而他所力圖展現的是生活的本質和對人的精神世界的探索,這部小說也因此被一些評論家譽爲表現了西方現代社會的全部生活和全部歷史。伍爾芙的意識流小說《達洛威夫人》、《到燈塔去》等也突破傳統的時空觀,將人物複雜的內心世界展示在讀者面前。在詩歌領域,T·S·艾略特可以說是一位大師級的人物。他的奠定聲名之作《普魯弗洛克的情歌》以戲劇獨白的手法表現了西方文化的衰敗和現代人精神上的空虛、怯懦和頹唐;他的代表作《荒原》運用大量神話描繪了戰後西方世界精神失落的“荒原”景象。

英國文學對英國文化學習的啓示

著名英裔美國詩人W·H·奧登曾說過這樣一句話:“詩歌沒有作用”。①這聽起來像是個悖論:一個詩人居然說詩歌無用,他又爲何寫詩?其實,奧登真正想說的是詩歌(乃至其它種類的文學作品)不會產生立竿見影的作用,而是以某種曲折、微妙的方式作用於我們的社會和生活。東方文學如此,整個西方文學也如此。孔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馮友蘭先生藉助孔子的話說,中國文化是山,西方文化是水。

在西方文學中我們更深切地感受到人生有如河流般的活潑性與易逝性。對於西方文學,徐葆耕表述了這樣的見解:“西方文學認爲,裸露的靈魂是美麗的。它告訴我們靈魂中有光明與黑暗,並把人類已經積累的痛苦的探索展現給我們。中國的文化經典是寶貴的,它給我們以做人的鋼筋鐵骨和豐富的人生體驗。但是,這並不夠。由於歷史的原因,中國進入商品化時代較西方晚,有關商品時代人的心靈知識及藝術展開相對貧乏。

一個希望全面認識自己的人,不僅應該學習自己的文化,而且應該瞭解西方的文學。”在當今全球化時代,“地球村”的概念已經深入人心,不同國度、不同民族的人們需要相互瞭解、相互交流、相互溝通。英國文學是西方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英語也已成爲當今世界的通用語言。學習英語、學習英國文化,重視英國文化中人文精神的作用,並結合我們的實際情況,相信英國文化學習的思路就會變得非常地清晰。

註釋

①曾慶豔:“英語專業英國文學教學研究”,《商丘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5年第3期。

  英國文學 論文優秀範文篇2

淺談當代英國文學的發展與特點

引言

衆所周知,在人類文學的發展史上,文學不可避免地經歷了一個從最原始的狀態到逐漸成熟的蛻變過程。英國文學也是一樣,它的形成並不是一種獨立或者自發的文學現象,而是每一個發展階段都代表着本國當時的社會背景、歷史情況和文化經濟,與政治、生活、軍事等息息相關。英國當代文學的崛起完全符合其自身發展的客觀規律,它既是社會文明的一個顯著特徵,也是文學現代化產生的必然結果。在當代,英國文學已經發展成爲一種工具,把歷史變遷同社會生活結合爲一體的藝術表現方式,在當代英國社會的土壤上滋生進化着,與歐洲各國文化的繁榮相互交融。對此,在深入探討和研究其發展及特點上,有必要對其的歷史概況和演化過程做出分析和思考,以更好地認識當代英國文學的近況和趨勢。

一 淺析當代英國文學的發展

英國文學源遠流長,在不斷髮展變化的進程中,其本身之外的各種文化力量也發生着十分重要的影響,歷史的、現實的、政治的特徵層出不窮。英國最初的文學與其他國家起始的文學一樣,不是書面話的,而是口頭上的。故事和曲目的傳播在講述中得到完成和擴展,最後纔開始寫作創作。英國文學遵循自身的發展規律,自其形成的那一刻起,便逐步建立了符合自身國情的體系構造,並以堅定的步伐邁進新的時期。追溯其每個階段的發展,當代的英國文學更能詮釋出歷史感和時代感,這要從當代的英國戲劇、小說和詩歌出發分析和解釋。

首先,20世紀的英國文學首要的重大突破來自於戲劇創作。以愛爾蘭人爲主的歐洲現實主義新戲劇爲始,隨着愛爾蘭民族的解放運動,打開了愛爾蘭文藝復興的大門,也打破了英國文學的新局面,使長期英國戲劇不振的面貌徹底打破。同時又巧妙地集合歐洲古典喜劇的傳統模式,兩者結合而成的戲劇劇本或是對社會問題的辯駁,或是對新思想的倡導都帶給英國羣衆較高的藝術審美和享受,如蕭伯納的《華倫夫人的職業》、辛格的《西方世界的花花公子》,這些劇作不僅成功地塑造了愛爾蘭的民族主義情結、鼓舞了人民的熱情,而且在英國早期的戲劇文學中佔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二次英國戲劇的高潮是在50年代後期,以新鮮活力的劇本在舞臺上展現精神昇華,其代表作品有奧斯本的《憤怒的回顧》、貝克特的《等待戈多》等,他們用有限的對話和場景表現當時社會的生活和情緒,同時英國演員的搭配出演更創造性地描繪出英國戲劇的潛在內涵。

其次,在小說方面,戰爭文學在世界大戰中被衍生出來,兩次世界大戰所導致的創傷文學層出不窮。雖然在戰亂前已經出現一批以細微動機著稱的現代派作家,但是戰後出現的新現實主義的一派,如喬伊斯所著的《尤利西斯》一書,以真實深入的角度描寫了現代都市羣衆的生活面貌,大膽創新的語言揭露真相,把都市居民的庸俗和猥褻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這些戰後興起的新創新小說模式,不但真摯深刻,而且語言強烈有力,成爲英國小說發展史上的重要轉折和進步。而老一輩作家威爾斯、福斯特、高爾斯華綏等人的作品用現實主義的手法揭露人們的感情生活,在20年代表達了極具現實主義的色彩。

戰後的英國文壇的青年作家比比皆是,他們的重點不在於表現人們心理的陰暗無畏,而是暴露人性的醜惡、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甚至是英國各階層人士間的明爭暗鬥,如威廉·戈爾丁所著的《蠅王》一書很好地把這些意義詮釋出來。

同時,在這個階段所出現的還有一批“憤怒的青年”,他們大多是成長在工黨當政以後的福利社會,接受過大學教育。然而,這個時期的英國依然階級分明,由此產生的作家有了新的含義,如西利托的《長跑運動員的孤獨》,以詼諧隱喻的方式道出窮苦人家的青年對統治階層的反抗和不滿。此外,這一時期的英國涌現出許多有才華的女作家,她們以青年婦女爲題,對關於婚姻、戀愛、職業等問題進行描述,內容細膩豐富、情節動人,這也很大程度上表現了英國當代小說的創作已不同往日,

不僅是時代進步的標誌,亦是英國文學現代化的必然趨勢。

再次,詩歌與戲劇的同時出現也爲當代的英國文學奠定了基礎,20世紀初的詩歌主要運用特殊的形象描述和多變的韻律著稱,並通過與各國文化的對比來描繪西方文明,在這個階段的詩歌造成了很大的社會影響,如艾略特的《荒原》、哈代的巨大史詩劇《列王》等,都是典型的時代作品,不但感情真摯深刻,而且對於歷史和人生也有久長的深思。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詩人們的創作詩句變得質樸而素淨,用相對於比較強烈的語言敏感地刻畫出人們內心的情感,並發表文學理論,保護詩歌作品的地位和尊嚴,自成一派。詩歌同小說、戲劇一起組成了英國文學不可動搖的位置,並在當代發光發亮。

二 當代英國文學的特點及表達方式

1 當代英國文學不同於其他國家和本國其他階段的文學特點,它是以複雜多變的方式貫穿於英國當代的社會歷史中,並對英國的當代文學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挑戰。

經過認真探索和實踐驗證,其在藝術形式和創作技巧上與早期的模式已大相徑庭。20世紀的英國文學,詩歌以其地域性的突出特點更加明顯壯大。在此時期,北愛爾蘭、蘇格蘭以及威爾士等地詩歌爭相鬥豔,共同打造出英國文壇上一道明亮的風景線。這些地域性的英國詩歌不僅具有鮮明的民族特徵,同時把英國詩歌中的共性完美地表現出來。戲劇的發展也在現代被很好的流傳:戲劇的產生和演變以其階段性的特徵被表現,語言簡潔、表現精湛而

受到廣大觀衆的贊同和青睞。英國戲劇的崛起完全符合英國文學各階段發展的客觀存在,是英國文學不斷進化的一個顯著標志。同時,英國小說的發展迅猛,它的影響在很大程度上已遠遠超過了詩歌和戲劇所帶來的震撼。當代英國小說以其飽滿的內容、曲折的故事情節和生動的人物形象等特徵聞名於世,不僅符合歷史和時代的要求,且小說篇幅多樣化,內容靈活化。英國小說作爲一門美學,對英國文學的發展與演變有着符合其自身規律的意義。

2 英國當代文學的發展不是一種獨立自發的現象,而是與英國不同時期的社會變化以及歐洲各國等國家文化的繁榮興衰相交融的。

當代英國文壇異彩紛呈,現實主義與實踐主義相互交叉,婦女作家以及少數族裔作家層出不窮,英國文學呈現多元化發展的趨勢。婦女的文化主體地位在當代英國文學中被很好地塑造出現,成爲當代英國文學史上的又一重要特徵。在當代英國文學的洪潮中,婦女的文化主體位置經歷了覺醒、抗爭和確定三個發展階段。女性的創作不僅可以從她們自身的視角來體現其在現實社會所承擔的責任,並能看到女性意識的自我覺醒,甚至可以以非性別化的創作者身份去洞察人生、表現自我。不論是詩歌、小說亦或歌劇,都加入了女性作家的錦上添花,使得英國當代的文壇又多了一份新鮮和活力。

在不同階段,女性代表着不同的背景和社會地位,很多作品的人物也特別有意添加了其精神要素的存在,如莎士比亞創作的《威尼斯商人》中的波西亞和夏洛蒂·勃朗特所著的《簡·愛》中的簡·愛,這些創作出的女性形象不僅代表着英國文學中的女性特徵,更成爲了英國文壇女性爭取婦女主體地位的重要代表。女性只有獨立存在並有着屬於自身的尊嚴和價值,才能真實體現女性的主體意識和文化主體地位,這在英國文學的發展過程中起到很重要的啓示和影響意義。

3 英國文學經過了各個階段和時期的文學洗禮和衝擊,以堅定強勁的步伐跨入了新的時代。

英國文學在幾百年的 發展過程中體現出了一種自信頑強的獨勢,充分體現着它的英國特色和作家特徵,特別是當代的英國文學,呈現出獨善其身的發展事態,它本身不僅是英國 社會變遷的歷史產物,還體現出自身國家的發展規律和 藝術美感。時至今日,作爲一種反映生活藝術的工具,英國文學各個時期的社會氛圍、 文化氣息以及現實狀況對其本身的單獨走向都產生了十分重要的影響和作用。特別是在英國戲劇和小說方面都有一個延續保留的傳統,其特色則是不同歷史時期都涌現出優秀的作家並持之以恆努力創新;反之,創新豐富了英國文學的內涵,並在很大程度上推進了這個傳統。如《魯濱遜漂流記》、《格列佛遊記》等都是這樣獨具一格的作品,它們不同於別國的文學作品,因摒棄了歐洲鄰國的各種樣式文學而獨領風騷。

三 對當代英國文學發展的思考

1 隨着世界文學的不斷壯大和前進,各國文學都有很大的變動和改變,文學不僅僅是語言實驗和話語描繪,更重要的是所蘊含的歷史意義。

對於英國文學來說,當代的戲劇、小說等文學形式徹底打破了固有的格局和方式,新的藝術手法、流通的語言方式和符合時代的旋律韻味形成,更符合現今國情和時代的新面貌。在英國文學的發展進程中,文學在現實主義與現代主義兩者間來回移動,而建立新的秩序和規則是歷史和時代發展的必然。在文化傳統上的意識形態和美學價值的提升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着當代的英國文學。受全球化的影響,之前各個階段產生的文學效應已被打破格局,各種文學因素也不單單作用於自身的範圍,而是積聚一起,共同展示着當代的英國近況和國情。

2 對近代的英國文學來說,英國當代文學在思想蘊含和藝術形式上都努力擺脫傳統文學的枷鎖,具有前衛性質。

就本質來說,當代的英國文學是精英文學,不應該排斥現代派和自成派,更不應該拒絕現實主義的結論,應更多注重文學內容而非藝術形式。如果一味堅持傳統的現實主義形式而忽視了現代派的作用,英國的當代文學必定會產生很多缺陷,無論是小說還是戲劇詩歌的創作者都應對這種變革負有責任,特別是對文學本身而言,追求真實便是永恆的特性。如果使創作呈現出一種特殊的本土性,向衆人展示的是生活和精神的一隅獨特,那麼這也就使文學作品具有了文學性的意義與價值了。因此,把當代富有生命力的英國文學加上現實主義色彩和現代派的說法是可行的,這樣,當代的英國文學才能開放的、長久的發展。同樣,現代主義文化才能不斷的豐富多變。

結語

總而言之,當代的英國文壇已遠遠超出它之前的範圍和特徵,在世界文學史上佔有一定的地位和作用。當代英國文學的現實主義具有強盛的生命力,它在每個階段的發展過程中同現代派手法相互滲透、相互融合。 這種發展規律不能通過抽象主觀或者形而上學的方式加以解釋,而只能通過對不同時期歷史的考察與探索來闡明和驗證。

隨着日益完善和豐富的文學現狀,英國文壇的發展也是顯而易見的,對於其每一個文學因素,如詩歌、小說、戲劇等都發揮着優勢和不可磨滅的作用,體現不同時期自身的價值。在英國文學中,最重要的是可以展現出作品自身意義上的美和藝術趣味,揭露社會和時代的特徵和責任,創作者們只有把精神世界同現實社會結合到一起,才能發揮文學的真正內涵,才能對英國文學的具體特點與美學價值加以明確,才能使英國文學立於世界文學的不敗之地。